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9:25

  本文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胸廓出口综合征 病因学 回顾性分析 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因,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48例,共53手术侧确诊胸廓出口综合征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病因进行讨论。 结果:此次统计分析表明,4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14~67岁,中位年龄37岁。患者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还包括、职员、个体从业者、军人、干部等行业。53侧手术中可见导致压迫因素如下,骨性异常7侧,异常纤维束带20侧,异常的前、中斜角肌压迫50侧,小斜角肌压迫12侧,异常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3侧,异常的胸小肌11侧,异常肥厚的锁骨下肌7侧,异常存在的小动脉分支1侧,锁骨下静脉内血栓1侧,异常的神经外膜2侧。全部患者均为两种及两种以上治病因素联合致病。 结论:1、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2、胸廓出口综合征好发生于30岁至50岁年龄组。3、胸廓出口综合征发病与职业有一定关系,以从农民、工人多见。4、胸廓出口综合征病因多种多样。5、胸廓出口多为多因素联合致病,治疗时应针对病因充分治疗。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病因学 回顾性分析 病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9-10
  • 第1章 引言10-11
  • 第2章 综述11-22
  • 2.1 解剖学概述11-12
  • 2.2 临床表现及分类12-14
  • 2.2.1 神经型 TOS12-13
  • 2.2.2 血管型 TOS13-14
  • 2.3 诊断14-17
  • 2.3.1 病史14
  • 2.3.2 体格检查14-16
  • 2.3.3 辅助检查16-17
  • 2.3.4 诊断标准17
  • 2.4 治疗方法17-20
  • 2.4.1 非手术治疗18
  • 2.4.2 手术治疗18-20
  • 2.5 结语20-22
  • 第3章 研究资料及方法22-23
  • 3.1 病例资料22-23
  • 3.1.1 一般资料22
  • 3.1.2 诊断标准22
  • 3.1.3 研究方法22-23
  • 第4章 结果23-34
  • 4.1 流行病学23-29
  • 4.1.1 年龄23-25
  • 4.1.2 性别25-26
  • 4.1.3 职业26-28
  • 4.1.4 病程28-29
  • 4.2 术中所见29-34
  • 4.2.1 手术方法29-30
  • 4.2.2 致病因素30-32
  • 4.2.3 典型病例32-34
  • 第5章 讨论34-37
  • 5.1 流行病学34-35
  • 5.2 器质性病因与 TOS 关系35
  • 5.3 进行 TOS 病因学研究的意义35-37
  • 第6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顾玉东,吴敏明,郑忆柳,杨东岳,李鸿儒;臂丛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2 孟治国;余庆阳;;前斜角肌综合征的CT诊断[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3 张诗兴,陈履平,姜文方;斜角肌间隙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年03期

4 邹扬道;局部封闭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12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1年10期

5 魏彦春,张克亮,张增祥;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治进展[J];中国骨伤;2002年09期

6 沈丽英,顾玉东,张凯丽,陈正永,朱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诊断方法[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7 尹望平;方有生;陈德松;;小斜角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9期



本文编号:1066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066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