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不同频率脊髓电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模型兔左心室重构及短轴应变的急性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4 10:15

  本文关键词:不同频率脊髓电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模型兔左心室重构及短轴应变的急性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脊髓电刺激(SCS) 心功能衰竭 心室重构 脑钠尿肽(BNP) 脊髓电刺激 周向应变 径向应变 左室同步性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大小、室壁厚度和血浆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评价不同频率SCS(spinal cord stimuli-tion, SCS)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HF(heartfailure, HF)模型兔左心室重构和BNP的影响。 方法:开胸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AMI建模后4周采用小动物超声探头在动物测量模式下评价模型兔心功能,将成功建立AMI后发生HF的模型兔40只纳入HF组,同时,将假手术未建立AMI模型具有正常心电图的20只新西兰大白兔设为假手术组。对HF组模型兔采用随机交叉实验的随机抽签法选择低频(5Hz)、中频(50Hz)和高频(500Hz)的电刺激频率对上胸段脊髓依次进行刺激。采用超声测量软件小动物模式下获取假手术组与两组兔建模前及HF组不同频率SCS治疗后模型兔左室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通过多普勒技术获取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m)。同时,测定假手术组与HF组建模前及HF组SCS治疗后BNP水平。 结果:1)左心室常规超声参数:与HF组建模前及假手术组相比:HF组LVEDd、LVESd、LAD与E/Em值明显增加(P0.05),LVEF、FS、IVSd与LVPWd值明显降低(P0.05);与刺激前相比:5Hz SCS治疗后LVEF与LVPWd值较刺激前增加,LVEDd与LVESd值较刺激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Hz SCS与500Hz SCS治疗后LVEF、IVSd与LVPWd E/值均较刺激前增加,LVEDd、LVESd、LAD与E/Em均较刺激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频率SCS治疗相比较:50Hz SCS增加LVEF、FS、IVSd与LVPWd值及减小LVEDd、LVESd、LAD与E/Em值均较5Hz SCS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HzSCS增加LVEF、FS、IVSd与LVPWd值及减小LVEDd、LVESd与E/Em值均较500Hz SCS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Hz SCS增加LVEF与FS值及减小LVEDd、LVESd与E/Em值均较5Hz SCS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三种频率刺激后与刺激前相比,各项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BNP测定:HF组刺激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NP含量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F组刺激后BNP含量与刺激前相比,BNP含量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心脏重量及梗死面积:HF组的全心重量及心室重量高于对照组(P0.05);AMI后HF组通过染色分离出的缺血区的重量为44.28±2.61g,缺血的心肌重量占整个心室重量的45.3±0.2%,梗死范围为32.7±1.3%。 结论:SCS治疗AMI后HF模型兔能快速改善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在频率为50Hz刺激时改善较明显,SCS治疗能降低血浆BNP的水平,下调心交感神经活性。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频率SCS对AMI后HF模型兔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各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周向应变(peak systoliccircumferential strain,CS)与径向应变(peak systolic radial strain,RS)及达峰时间的变化,探讨不同频率SCS对AMI后HF模型兔心肌短轴应变的影响。 方法:开胸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AMI建模后4周采用小动物超声探头在动物测量模式下评价模型兔心功能,将成功建立AMI后发生HF的模型兔40只纳入HF组。同时,将假手术未建立AMI模型具有正常心电图的20只新西兰大白兔设为正常对照组。对HF组兔采用随机交叉实验的随机抽签法选择低频(5Hz)、中频(50Hz)和高频(500Hz)的电刺激频率对上胸段脊髓依次进行刺激。采用小动物超声探头在动物测量模式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e,STI)获取假手术组与HF组建模前及不同频率SCS后模型兔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各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cs)和周向应变达峰时间(Trs),并测量心室乳头肌短轴各节段心肌周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cs-6SD/R-R)及前间隔与后侧壁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差值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AS-POST/R-R)。 结果:1)与假手术组与HF组建模前相比,HF组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各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周向应变与径向应变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周向应变与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出现提前或延迟。2)左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周向应变:与建模前相比,5Hz SCS治疗后前间隔、后侧壁较刺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Cs较刺激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50Hz SCS与500Hz SCS治疗后较刺激前各节段CS均较前提高,且各节段CS与GCs较刺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同频率SCS治疗相比较:50Hz SCS左室乳头肌短轴6个节段CS及GCs均高于5Hz 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Hz SCS前侧壁、后侧壁、后间隔及GCs高于500Hz 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Hz SCS除前壁、前侧壁外各节段及GCs高于5Hz 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径向应变:与建模前相比,5HzSCS治疗后前间隔、前侧壁、后间壁较刺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Rs较刺激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50Hz SCS与500Hz SCS治疗后较刺激前各节段RS均较前提高,且各节段CS与GCs较刺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同频率SCS治疗相比较:50Hz SCS左室乳头肌短轴6个节段CS及GCs均高于500Hz和5Hz 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Hz SCS除前壁、前侧壁外各节段及GCs高于5Hz 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左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周向应变达峰时间:与刺激前相比,HF组50Hz SCS与500Hz SCS治疗后Tcs-6SD/R-R较刺激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Hz SCS与500Hz SC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左室乳头肌短轴平面径向应变达峰时间:与刺激前相比,HF组不同频率SCS治疗后TAS-POST/R-R均较刺激前减小(P0.05),三组中以50Hz SCS治疗最明显,较500Hz SCS和5Hz 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00Hz SCS减小TAS-POST/R-R程度大于5Hz SC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CS治疗能一定程度提高AMI后HF模型兔改善左心室乳头肌短轴整体及局部节段周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增强心室运动同步性,以50Hz频率刺激治疗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川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梅;张新萍;;大鼠心肌梗死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对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2 珠勒皮亚·司马义;娜几娜·吾格提;布海力且木·买买提;;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电重构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年05期

3 郭继鸿;;深入认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4期

4 宿燕岗;潘文志;葛均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思考——新近临床试验的启示[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年06期

5 邓开伯;;心脏交感神经重塑与围梗死期心律失常的关联[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年01期

6 顾东风 ,黄广勇 ,吴锡桂 ,段秀芳 ,何江 ,Paul K Whelton ,Stephen Mac Mahon;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1期

7 周德震,韦凡平,钱国权;血清B型尿钠肽与心电图QRS计分在急性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面积中的关系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11期

8 曲秀芬,喜杨,于彦伟,王馥,李晶洁,黄永麟;心肌梗死后神经生长因子的动态表达及其与交感神经重构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12期

9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10 王欣;朱天刚;权欣;丁茜;;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形变与重构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1138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138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