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

发布时间:2016-10-16 12:39

  本文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4年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

赵欣  

【摘要】:目的: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临床上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关于肝衰竭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免疫损伤,缺血缺氧,内毒素血症三重致死性打击的结果[2]。肝衰竭时存在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及其下游产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NO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一方面可以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或凋亡,亦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或是破坏了肠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从而使得一些大分子物质、细菌及其毒素均可以随意通过肠黏膜屏障,并且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拟通过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acute liverfailure,ALF)模型,并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灌胃干预,研究急性肝衰竭小鼠回肠ZO-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TNF-α、血浆内毒素水平等的关系,以探讨ALF肠黏膜通透性升高的可能机制以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30只,体重18-22g。3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肝衰竭组和金双歧干预组(简称干预组),每组各10只。所有小鼠均标准饲料喂养,饲养温度18-22℃,相对湿度(60.0±10.0)%。正常对照组及急性肝衰竭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9ml/kg/d)灌胃,干预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900mg/kg/d,生理盐水配成100mg/ml混悬液)灌胃,每日一次,两周后急性肝衰竭组和干预组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3.0g/kg,以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60mg/ml),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9h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摘眼球法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血浆、肝组织及回肠组织。应用日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应用鲎试剂显色基质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取部分肝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普通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qPCR)检测肝组织TNF-α mRNA及回肠组织ZO-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回肠ZO-1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析前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且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法。非正态或方差不齐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小鼠的一般情况 正常对照组小鼠毛发有光泽,精神状态好,饮食量多,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急性肝衰竭组小鼠毛发凌乱没有光泽,饮食量明显减少,活动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干预组小鼠上述表现介于正常对照组与急性肝衰竭组之间。 2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HE染色示:正常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清晰,以中央静脉为轴,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结构完整,大小均匀,无变性及坏死,无炎细胞浸润;急性肝衰竭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可见多处出血坏死灶,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干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细胞排列较整齐,仅见轻度细胞水肿,小叶中央区仅有少量点状坏死,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均较急性肝衰竭组显著改善。 3各组小鼠血清ALT、AST、TNF-α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 急性肝衰竭组小鼠血清ALT (393.587±31.010)、 AST(475.751±41.536)、TNF-α(435.971±30.415)及血浆内毒素(3.789±0.3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8.994±9.628、55.279±7.500、51.602±8.540、0.577±0.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上述各指标(158.271±23.637、259.216±22.492、256.289±26.221、2.716±0.214)均较急性肝衰竭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4肝组织TNF-α mRNA及回肠组织ZO-1mRNA表达变化 急性肝衰竭组小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3.355±0.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干预组小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2.284±0.212)较急性肝衰竭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急性肝衰竭组小鼠回肠ZO-1mRNA表达(0.441±0.04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小鼠回肠ZO-1mRNA表达(0.680±0.039)较急性肝衰竭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回肠组织ZO-1蛋白水平 急性肝衰竭组小鼠回肠ZO-1蛋白表达(0.361±0.03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808±0.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小鼠回肠ZO-1蛋白表达(0.552±0.055)较急性肝衰竭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6ZO-1蛋白与血清TNF-α、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各组小鼠回肠ZO-1蛋白的表达与血清TNF-α、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6,-0.919(P值均0.01)。 结论: 1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能够成功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血清TNF-α和血浆内毒素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2急性肝衰竭小鼠回肠ZO-1mRNA/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ZO-1蛋白的表达量与血清TNF-α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TNF-α通过抑制回肠ZO-1mRNA的表达进而下调ZO-1蛋白的表达,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可能是TNF-α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升高的原因之一。 3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循环中内毒素含量、降低TNF-α水平从而上调回肠ZO-1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4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肠道的正常菌群,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少内毒素、TNF-α的合成与释放,减轻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而发挥保肝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聂青和;;肝衰竭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1期

2 白晓云;李雪琴;;重型肝炎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5期

3 罗明;曹武奎;;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7期

4 康慧媛;于力;王莉莉;;闭锁小带蛋白1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4期

5 宋红丽,吕飒,马力,李颖,刘沛;TNF-α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6期

6 潘小娟;黄月霞;;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9期

7 李亚明;虞岱斌;张晶;赵军;陈煜;段钟平;;人工肝治疗前后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6年04期

8 朱宁川,陈岩;肝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9 姜秀菊;;肠道菌群失调与多脏器功能衰竭[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常旺;张伯兴;;杭州市下沙街道中老年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医学;2010年05期

2 宋育林;朱振;许建明;潘敏;;1277例医院职工脂肪肝患病现状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J];安徽医药;2008年09期

3 李孝鹏;高斌;巢惠民;;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CT值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08年12期

4 周春燕;杨汝艳;;连云港市企业工人脂肪肝与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5 郑可飞;陈孟锋;杨守平;;疏肝清脂汤治疗混合型肝病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秀芹;巩纯秀;黄慧;董倩;谢若翔;;不同糖代谢状态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发病和治疗情况分析[J];北京医学;2010年01期

7 李杰;刘汶;戚团结;;健脾疏肝丸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3例[J];北京中医药;2009年10期

8 张声生;李乾构;李军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1年02期

9 金珍婧;李东复;王永勤;赵自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Ghrelin、脂联素与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10 石晓东;魏琪;何淑梅;陶育纯;孙捷;牛俊奇;;中国东北地区成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喜闻;赵效国;李莉;;脂肪肝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刘红;赵效国;李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段钟平;;重型肝炎及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张艳;;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及防治[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马微;;某县卷烟厂577人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程慧桢;王海艳;崔凤芹;王凤霞;黄凯;;水林佳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8 程慧桢;王海艳;崔凤芹;王凤霞;黄凯;;水林佳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刘清泉;李志军;沈洪;周荣斌;;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双男;李筠;;慢性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圣烜;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幼鼠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及益生菌干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佳平;肺纤维化的免疫发病学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王艳;HepG2.2.15细胞脂肪变性对HBV基因表达及SOCS-3和SREBP-1c通路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曼;乙醇与苯丙胺类毒品多药滥用对大鼠体内毒物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彭继升;降浊化瘀合剂对T2DM合并NAFLD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钟小生;吴茱萸热熨改善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赵红伟;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实验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欧阳春晖;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脏蛋白质谱变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吕国良;以漏斗形流化床式反应器为核心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组建及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腊梅;黄连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谭芳;脂康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熊焰;超微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史克咏;出入境人员脂肪肝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胡晨波;从PPARγC161-T/CYPⅡE1基因多态性探讨脂肪肝痰瘀证的本质及分子调控机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杨晓庆;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苏超;健脾护肠解毒法结肠给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明朋;健脾化痰法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吕霞霞;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周健;人工肝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燕君 ,卢艳如 ,郭长青;肝硬化患者肠道去污、调整肠道微环境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及IL-6水平的变化[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3期

2 聂青和;第三讲 内毒素血症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地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年01期

3 李梦东,聂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4 白顺滟;彭燕;;酒精性肝病与肠道屏障功能改变[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03期

5 张丽萍,蒋玲;足细胞和糖尿病及其肾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02期

6 林敏西;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防治[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年01期

7 陈卫华;郭松超;;肝脏损伤动物模型及观察指标研究现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毛美琴;;肝病与内毒素血症[J];广西医学;1993年02期

9 谢建萍,林敏西,刘安国,范学工,郭思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鲎试验与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韩德五,赵龙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炎慢性化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慎原;急性肝衰竭病人细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附50例病人分析[J];临床荟萃;1991年02期

2 岳丽霞;;Gomisin A对诱发的急性肝衰竭的预防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4期

3 龚常勇;急性肝衰竭的新定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4年01期

4 李国岗;;美国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推荐意见介绍[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21期

5 陈英杰;张来;;头孢拉定致急性肝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5期

6 王永怡;张玲霞;;原位肝移植救治成人暴发性及亚急性肝衰竭[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8年02期

7 王英杰,王宇明,李梦东,聂青和,陈国致,黄艳萍;体外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对急性肝衰竭犬的支持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8 廖丹!200025,谢青!200025,周霞秋!200025,臧国庆!200025,钱书兵,陈诗书;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移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肝脏;2000年02期

9 吴其恺,杨大国,张炳尧,何清,乐晓华;促肝细胞生长素颗粒剂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防护作用(摘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10 吕艺;单独使用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cDNA能使急性肝衰竭小鼠存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茹清静;;略论“胃气”评估与慢性肝衰竭的防治[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永平;许烂漫;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肝衰竭诊疗指南[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菊梅;;“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及临床体会[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茹清静;;略论“胃气”评估与慢性肝衰竭的防治[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邹勇;陈韬;韩梅芳;王洪武;严伟民;宋戈;武泽光;王晓晶;朱传龙;罗小平;宁琴;;肝脏NK细胞在病毒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通过 Fas/FasL和NKG2D/NKG2DL途径增强对肝细胞的杀伤[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磊;谷甸娜;郑毅;卢洁;张晓华;郑明华;陈永平;;乌司他丁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Bad、Bax蛋白表达的影响[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杜宁;庄永龙;胡瑾华;刘晓燕;岳小敬;王会;崔志飞;周渝霞;郝玉清;王慧芬;;慢性肝衰竭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初探[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畔;杨荣兰;;血浆置换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红;[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王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段钟平;[N];健康报;2007年

5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陈钟;[N];健康报;2007年

6 黄显斌 何巍;[N];健康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刘慧;[N];保健时报;2007年

8 庄庆平;[N];健康报;2006年

9 李艳新 任文静;[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陈师睿 倪洪珍 蒋锐 杜精锐 余凤 马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敏;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郝绍瑞;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吴会玲;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对清道夫受体CD163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闫涛;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吴艳玲;刺五加酸、红景天苷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干预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6 李羽;永生化人胚胎肝细胞系的建立及肝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吕国良;以漏斗形流化床式反应器为核心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组建及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涛;肝病患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1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陈文;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表观遗传学变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郝彦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鸣;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D];江苏大学;2010年

2 郭朝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强;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周鹏程;微囊悬浮型流化床式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猪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晓爽;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赵欣;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黄建伟;四氯化碳构建犬急性肝衰竭模型及血液净化效果探索[D];暨南大学;2010年

8 焦明静;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李宪;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犬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高岭;慢加急性肝衰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41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