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选题:重型颅脑损伤 切入点:迁延性昏迷 出处:《山东医药》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57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8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电针组入院后72 h给予电针刺激,1次/d,14天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自身耐受能力连续接受4~6个疗程治疗。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3、7、14天及随访3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3、7、14天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GCS评分逐渐升高(P均0.05),电针组治疗14天及随访3个月时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电针组治疗7、14天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刺激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severe traumatic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coma coma degree of injury,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coma 57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of 28 cases, 2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EA group was given 72 h after admission electroacupuncture, 1 /d, 14 days for 1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tolerance for continuous 4~6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Glasgow coma 3,7,14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3 months (GCS) score, respectively at admission and 3,7,14 days after treatment by colloidal gold methods plasma D- dimer detection two. Observed two groups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Results with prolonged treatment, the GC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gradually (P < 0.05), EA group for 14 days and 3 months follow-up GCS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r 0.01) with the rule. Treatment time, two groups of plasma D- two level of D-dimer decreased gradually (P 0.05),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7,14 D- two days of plasma level of D-dim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wo groups had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an reduce the damage degree of coma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coma in severe brain two, the decrease of plasma D- dimer level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江阴市中医院;
【基金】: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B11014)
【分类号】:R65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有为;电针刺激对神经血流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年01期
2 王祥瑞,陈长志,郁勤燕,周嘉,杭燕南,孙大金;电针刺激辅助低温对猪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年02期
3 林函;王祥瑞;王震虹;;电针刺激合用丹参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S1期
4 ;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麻临床效果的影响[J];针刺研究;1978年01期
5 张健 ,王极盛;电针刺激参数与针麻效果关系的研究[J];针刺研究;1979年01期
6 赵锦章;王宗惠;赵茹;;电针刺激对家兔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03期
7 Y.M.Sin;徐经采;;电针对小鼠体内组织中汞分布的作用[J];微量元素;1988年01期
8 陈丁生;电针刺激所致散瞳反应及其植物神经调节机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03期
9 郭恒岳;电针刺激对心搏量及肌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5期
10 郭恒岳;电针刺激对大鼠跟腱血流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祥瑞;郑拥军;周密;杨华元;朱训生;;电针刺激对老年手术病人循环信息智能化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倪育飞;张维峰;李军;连庆泉;;电针刺激穴位对肠镜检查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和β内啡肽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涂江义;高小青;萧洪文;陈波;杨朝鲜;;电针刺激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出血大鼠脑内分化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倪育飞;张维峰;李军;连庆泉;;电针刺激穴位对肠镜检查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和β内啡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5 周杰芳;靳瑞;;不同体质群体对电针强度偏好的调查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旭阳;;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霍则军;田贵华;孙凯;李志刚;韩晶岩;;百会、足三里的长期电针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12年
8 胡志苹;黄志华;王昊;王韵;黄诚;;不同频率电针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9 吴华;顾旭东;吴彩虹;姚云海;李岩;李辉;尹汉逵;马勤卫;;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程晓东;吴根诚;姜建伟;杜莅娜;曹小定;何球藻;;持续电针刺激调节创伤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的动态观察[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电针对+Gz所致人体意识丧失防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霍则军;百会、足三里的长期电针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马路遥;电针刺激在慢性心衰大鼠中通过抑制交感兴奋改善心脏功能和重建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4 熊繁;不同电流强度电针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许娟娟;电针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秀女;电针刺激合并中药制剂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之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高立明;单纯性肥胖者胃排空、近端胃功能、胃电活动、胃肠激素和电针刺激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余玲玲;腧穴敏化和电针镇痛的量效关系[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王津存;电针刺激百会穴治疗锂—匹罗卡品诱导性大鼠癫vN发作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胡炜;人骨髓干细胞特性及电针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苗苗;前扣带皮层神经元μ阿片受体介导电针刺激缓解痛情绪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向珩;早期电针刺激训练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健侧肢体康复效果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08年
3 刘f,
本文编号:1620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2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