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内质网应激与休克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04 15:07

  本文关键词:内质网应激与休克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军医大学》 2013年

内质网应激与休克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胡畔  

【摘要】: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对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氧化应激、缺血损伤、钙稳态紊乱以及正常或错误折叠蛋白质高表达均可引起其功能紊乱,当细胞内外的因素打破了蛋白质合成、成熟与降解之间的稳态,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Ca2+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 ERS早期主要是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78,GRP78)、GRP94、钙网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homologous protein,CHOP)等蛋白表达上调。现有研究表明,ERS分子主要参与细胞的分化与凋亡调节。而ERS分子是否也参与细胞的功能调控,目前还不清楚。有证据表明,GRP78和CHOP可能参与了调节IP3R的活性,影响ER内Ca2+的释放,从而可能参与调节脓毒性休克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重构,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而内毒素休克模型中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是否与内质网应激相关,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CHOP是否通过IP3受体途径改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参与休克血管通透性改变的调节,需要进一步研究。 据此,本研究利用脓毒性休克大鼠内质网应激模型,研究GRP78和CHOP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体外毒胡萝卜素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探讨细胞水平内质网应激与IP3受体介导钙离子浓度改变引起细胞通透性改变的关系。 主要实验方法: 实验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盲肠结扎穿孔法诱导脓毒性休克,建立大鼠内质网应激模型,,按照盲肠结扎穿孔后时间长短分为五组,CLP1h组,CLP2h组,CLP4h组,CLP6h组,CLP8h组,将其与空白对照组,CLP6h+牛磺酸处理组一起构成实验分组。牛磺酸200mg/kg(4%牛磺酸溶解于0.9%的生理盐水)于CLP术前经由股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渗漏在肺组织血管外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各组大鼠内质网应激血管通透性改变。Western Blot法测量肺血管内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与血管通透性改变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测量各组大鼠肺血管内IP3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钙探针钙离子成像方法检测血管内钙离子含量,将得到的各组蛋白含量、钙离子浓度、血管通透性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探讨脓毒性休克内质网应激是否通过IP3钙离子通路调节血管通透性。 体外实验:用4只成年健康大鼠的肺动脉主干取血管内皮片进行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体外毒胡萝卜素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2μmol/L毒胡萝卜素,分别作用1、2、4、6、8小时。按照毒胡萝卜素作用时间长短分为1h、2h、4h、6h、8h组。Transwell法测量各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激光共聚焦检测F-actin形态及分布,Western Blot法测量细胞内IP3受体蛋白表达,钙探针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变,并用统计学分析得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IP3受体蛋白、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三者改变的相关性,了解内质网应激引发的血管通透性改变与IP3受体钙离子通路的相关性。 主要研究结果: 1.体内实验 (1)脓毒性休克大鼠血管通透性及内质网相关蛋白表达变化:CLP术后1h,各组反应肺血管通透性的荧光渗透率开始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盲肠造瘘术组肺血管荧光物质渗透率逐渐升高,术后8小时达到高峰;CLP术后1h,GRP78蛋白、CHOP蛋白的表达开始升高,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持续上升。统计学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大鼠各组反应血管通透性的荧光物质渗透率指标与GRP78和CHOP蛋白表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2)血管内皮细胞应力纤维变化:CLP术后1h,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各组脓毒性休克大鼠肺动脉主干提取的内皮细胞可见F-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周边,向外突出呈毛刺状,细胞质内可见密集的应力纤维,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应力纤维变多,出现不规则排列,向周边的毛刺状突起明显增多。对照组F-actin表达不明显,细胞形态较规则。 (3)IP3受体表达:脓毒性休克大鼠肺组织中IP3R-I蛋白的表达也随休克时间延长而增加。CLP术后1h,大鼠肺组织IP3R-I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IP3R-I蛋白表达持续上升,呈递增趋势。统计学分析表明,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与IP3R-I表达呈正相关。 (4)脓毒性休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CLP1h后,脓毒性休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钙离子浓度较对照组增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内质网应激分子蛋白与钙离子浓度变化呈正相关,IP3R-I表达与钙离子浓度变化也呈正相关。 (5)牛磺酸干预作用:与CLP6h组进行比较,牛磺酸干预组各项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CLP术前给予牛磺酸(200mg/kg,股静脉注入),6h后与单纯CLP组6h进行比较。牛磺酸干预后,血管通透性荧光渗透率较单纯CLP6h组降低,GRP78、CHOP和IP3R蛋白的表达较单纯CLP6h组显著下调,钙离子浓度也较CLP6h组显著降低。 2.体外实验 (1)血管通透性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变化:随着毒胡萝卜素作用时间的延长,血管通透性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均呈递增趋势,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2μmol/L毒胡萝卜素作用1h,各组反应肺血管通透性的荧光渗透率即开始升高。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肺血管荧光物质渗透率呈线性递增。同样,GRP78和CHOP蛋白亦随毒胡萝卜素作用时间延长呈线性递增,结合统计学分析提示,毒胡萝卜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与细胞通透性改变相关。 (2)肺血管内皮细胞应力纤维改变:毒胡萝卜素作用1h后,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各组肺血管内皮细胞可见F-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周边,向外突出呈毛刺状,细胞质内可见密集的应力纤维,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应力纤维形成增多,向周边的毛刺状突起更明显,对照组F-actin表达不明显,细胞形态较规则。 (3)肺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和IP3R受体蛋白的表达:毒胡萝卜素作用内皮细胞1h后,IP3受体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升高,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IP3R-I蛋白表达及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均持续上升,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合内质网应激分子及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相关性分析,提示IP3受体钙离子通路途径可能参与内质网应激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的调节。 (4)牛磺酸干预作用:在细胞培养基中注入200ml/L牛磺酸,在注入毒胡萝卜素作用肺血管内皮细胞后,与单纯毒胡萝卜素作用6h组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牛磺酸和毒胡萝卜素共同作用6h后与单纯毒胡萝卜素诱导组6h进行比较,牛磺酸干预后,血管通透性较单纯毒胡萝卜素6h组降低,GRP78、CHOP蛋白的表达较单纯毒胡萝卜素作用6h组显著下调。 结论: 1.脓毒性休克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参与了休克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发生,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和CHOP蛋白为休克后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重要参与分子。 2.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GRP78和CHOP蛋白可能主要通过IP3受体途径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应激纤维形成,调节血管通透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59.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明佳;袁侨英;周艳;苟元彬;刘良明;;体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及其与连接蛋白43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4期

2 YUAN Xuan;ZHANG Bo;GAN Lu;WANG Zhen Hua;YU Ba Cui;LIU Liang Liang;ZHENG Qiu Sheng;WANGZhi Ping;;Involvement of the Mitochondrion-dependent and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signaling Pathways in Isoliquiritigenin-induced Apoptosis of HeLa Cell[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04期

3 林可;赵连友;黄金燕;尚福军;艾永飞;胡中伟;刘沙沙;;高血压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时GRP78和CHOP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J];心脏杂志;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雪峰;董华进;宫泽辉;;内皮素与心血管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1期

2 胡畔;李涛;丁晓莉;刘良明;;GRP78和CHOP蛋白表达增加与脓毒性休克大鼠肺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3 吴建;王战营;;氨茶碱注射液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治疗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4年07期

4 段朋仓;刘俊艳;;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与相关危险因素[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02期

5 王永岭;邹晓防;肖建兵;董立花;孙洪娜;;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炎症介质及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13年03期

6 魏海苓;;脓毒症毛细血管渗漏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13年02期

7 刘连亮;吴聪俊;苗亮;楼乔明;于善凯;;竹叶黄酮和决明子复配与维生素C、E协同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及抗氧化应激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11期

8 李坚;张剑;董欣敏;邓华菲;阳帆;;槲皮素对内毒素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9 马四清;吴天一;;高海拔地区感染性休克微循环变化及防治策略[J];高原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10 孙喜稳;陈利国;王华强;屈援;颜亮;唐海兰;;高血压病血瘀证血管内皮损伤的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敏;郭韧;;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中华;微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及PPAR激动剂对体外循环肾损伤的保护[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白慧君;高通量筛选eIF2α小分子激动剂及对DHBDC的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刘雪会;单核苷酸多态性和miRNA对CARM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伊男;衣霉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宝林;NO/NOS在侧支血管生长中对血管VE-cadherin表达及通透性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6 季文进;内皮素-1引起搔痒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玉玺;ANGPTL4基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8 黄晓莉;维素E琥珀酸酯诱导胃癌细胞凋过程中内质网应激与氧化应激的互作用[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9 金鑫;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摄取利用及损伤保护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崔海瑛;迷迭香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脑保护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沙沙;噪声应激对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GRP78和CHOP表达的影响及拉西地平干预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类春燕;Genistein对L-02人肝细胞DNA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翠;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药效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谭少华;ET-1刺激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潘雪峰;新型ET_A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的构效关系研究及药效学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周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周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7年

7 韩凯;内皮素-1对大鼠骨髓内皮前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NO分泌及凋亡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陈玮;内毒素休克致血管低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器官差异及iNOS和ET-1在其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孔令雷;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药效学评价及其在心肌肥厚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黄国勇;常温体外循环对大鼠海马BDNFmRNA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教江;李涛;杨光明;徐竞;朱娱;刘良明;;TNF-α对家兔内毒素休克钙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Rho激酶和蛋白激酶C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2 赵连友,王先梅;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3 曾朝荣,陈维永,刘璟瑜;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年01期

4 王先梅;赵连友;郑强荪;薛玉生;尚福军;陈永清;武利军;黄志刚;牛晓琳;;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中的作用[J];高血压杂志;2005年12期

5 汪承亚;SPONTANEOUS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TUMOR CELL LINES AND THE RELATION OF WT P53 TO APOPTOSI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96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И.А.Ойвин;程化奇;;血管通透性的生理学和病理学问题[J];青岛医学院学报;1962年02期

2 孟淑静;曹春蕊;任艳焕;马冬雪;;血管通透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10期

3 徐光尧;;烧伤后影响血管通透性的体液机制[J];安医学报;1974年S2期

4 И.А.Ойвин;周钟鸣;;血管通透性的生理学和病理学问题[J];生理科学进展;1963年03期

5 陈钟祯;;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体液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1965年04期

6 王毅;严重损伤病人的全身血管通透性和肺功能[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5年02期

7 吕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陈思锋,李少华;白细胞对血小板激活因子所致肺血管通透性升高的调节[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年05期

9 乐飞,金惠铭;促血管生成素-1与血管通透性调节[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10期

10 赵克森;郭彦文;周立东;;氫化可的松对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J];生理学报;196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巧冰;陈波;李强;郭晓华;王述昀;赵明;赵克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细胞骨架机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志国;李建忠;尚颖;化楠;;液体复苏时机对烫伤休克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王甲汉;李志清;杨宗城;;烧伤早期切痂对大鼠心肺血管通透性影响[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从山;谢剑锋;邱海波;莫敏;刘松桥;杨毅;;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从山;谢剑锋;莫敏;刘松桥;邱海波;杨毅;;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鉴别诊断的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巧冰;吴炜;赵明;赵克森;王述昀;陈波;李强;黄绪亮;;烧伤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内皮细胞和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11年

7 叶继辉;肖正伦;莫红樱;郑伟浩;沈利汉;;β2受体激动剂对内毒素诱导的ALI/ARDS的血管通透性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叶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方勇;陈玉林;葛绳德;刘世康;夏照帆;方之扬;;烧伤后CD11b/CD18介导的PMN粘附对离体灌流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10 ;详细日程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骆晓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2 韩晓春;丙酮酸钠对烫伤休克大鼠肾血管通透性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1年

3 胡畔;内质网应激与休克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刘湘兰;1-磷酸鞘氨醇在烧伤诱导的高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5 左姗姗;HVHF对ALI/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及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满立新;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陈文静;外源性白蛋白输入对ARDS小鼠肺血管通透性的相关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冯盼盼;前列腺病变3.0T MRI及血管通透性成像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史建蓉;豚鼠定量吸香烟模型及低剂量哌替啶对吸烟所致肺气道反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内质网应激与休克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4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