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5年
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索鸿江
【摘要】:背景: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国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国家,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80%左右,其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如何降低该病的死亡和残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神经保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科学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多环节的阻断脑缺血损伤机制,能够很好保护缺血半暗带的药物。20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教授通过对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商品名为恩必普)的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脑保护作用。于2001年,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正式面世,随后对其进行了I、II、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其对缺血性卒中治疗有效,通过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根据临床需求,石药集团开发了丁苯酞注射液,弥补了丁苯酞软胶囊剂在治疗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吞咽困难患者服药不便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不理想。目前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本研究是丁苯酞注射液IV期临床研究的一部分,对其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起病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5mg(100ml)静滴,2次/天,连用14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天、15天、90天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90天进行改良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更能减少NIHS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高血糖、高脂血症及治疗前NIHSS评分是影响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丁苯酞注射液临床应用是安全的。3高血糖、高脂血症及治疗前NIHSS评分可影响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娟;付朝晖;杨晋;熊焰;;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J];重庆医学;2012年06期
2 李其富;孔双艳;德吉曲宗;何俐;周东;;丁基苯酞对大鼠局灶缺血脑组织V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3 张拥军;郭静霞;侯云生;刘冬云;雷琳;;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0例[J];临床荟萃;2009年02期
4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1年05期
5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6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抑制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J];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7 孙薇;;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02期
8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2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核桃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3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自拟偏瘫方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5 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6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7 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旸,徐国存,杨兴涛;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8 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神明贴敷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9 霍光旭;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10 张松林,伍彩华;早期康复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4 吕红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付晶晶;;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8 张恩达;郭树忠;;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雄鹰;李年贵;郑丽芬;闫青;李薇;徐殊;;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龚放华;;吞咽功能评定在防止脑卒中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价值[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朱蔓佳;中风偏瘫左属血右属气病机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毛天杰;颈动脉分叉形态对血流的影响及其与斑块形成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邓明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遗传性危险因素筛查[D];中南大学;2010年
9 许东;急性脑梗死血小板高尔基体变化及sCD40L对脑缺血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放;卒中后偏瘫患者站—坐—站活动的运动特征分析和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景;正常人群和失语症患者听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金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对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昊;AL0X5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脑卒中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爱玲;Hcy代谢酶MTRR基因及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5 丁狼;眩晕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陶然;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郇靖;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周围;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屈曲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梅;商亚珍;;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敬诚;周华东;张猛;王延江;邓娟;高长越;;重庆市403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7年13期
3 谢建平;吴承龙;孙新芳;;安理申联合克林澳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8年05期
4 全凤英;谭家泽;王咏龙;;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10年21期
5 侯德仁;薛俐;陈坤;田怡;万顺;;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GFAP和VEGF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6 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杨承芝,杨惠民,邹忆怀,刘恒;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包玉双,桑川,王超,任秀乾,周滨伦;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年01期
8 薛丽霞;张进;;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6期
9 郭建朝,车新龙;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与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8期
10 胡盾,张丽英,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观松;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1年03期
2 李桂英,孟秋云;欣坦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7期
3 马可夫,楮晓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4 郑晓红;硫酸镁佐治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9期
5 李玲,刘吉录;联合黛安神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4期
6 彭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7 徐义祥;急性脑梗死124例诊治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清华,赵培;添加抗炎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9 郭百海;周丽;;经颅超声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10 翁保慧;;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菊明;;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允岭;;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学说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毛锐;聂志余;靳令经;封亮;陈玉辉;李云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小雨;张凤;王栋;张媛媛;李晓红;;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耿亚兰;钟传林;杨清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延文;;克栓酶两种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赵路清;崔爱勤;刘锦峰;张运生;王惠聪;郭学英;刘改生;郭志昌;;不同剂量金尔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吴云成;赵永波;谈永基;乔健;吕传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军;富昭;鱼博浪;张明;丁晖;吴兰琴;邵莹;刘庆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A];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苏庆杰;陈志斌;蔡美华;王埮;欧小凡;陈蓉;;院内降压过度诱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附7例临床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邓沅佳;郑方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曹阳;[N];健康报;2007年
4 杨劲松 罗治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闫瑾 赵珺;[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7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媛;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研究与汶川地震灾区社区居民心理应激状况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王妍;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许东;急性脑梗死血小板高尔基体变化及sCD40L对脑缺血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静华;CD40-CD40L系统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付弋;针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平衡功能的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会欣;急性脑梗死后尿酸相关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明;尿酸与急性脑梗死临床的相关性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王翠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与bFGF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王旭;急性脑梗死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结果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王宁;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李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IF-1α及VEGF动态演变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7 赵智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吴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15年
9 曾庆范;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IL-6、CRP及sCD40L的相关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10 洪斌;药物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青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