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
本文选题:利钠肽 切入点:脑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摘要】:目的前瞻性对比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CDF)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安全性。方法连续住院的42例发病在12~24h的前壁AMI-CDF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rhBNP组(给予冲击量1·5μg/kg弹丸式静脉注射,随后以0·0075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3h,调整剂量0·015~0·0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21h,然后停药观察6h)和静脉滴注射NIT组(10~100μg/min静脉注射24h,然后停药观察6h),每组21例。比较两组治疗30h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尿量、相应血清生化指标和治疗1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和NIT组间及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无明显变化。rhBNP组治疗30min后心率较基础值显著下降[(95·3±7·4)比(118·0±8·2)次/min,P0·05]并维持至停药后6h;NIT组治疗2h后心率才较基础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8±6·8)比(109·2±7·6)次/min,P0·05],而停药3~6h后心率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rhBNP组治疗30min后肺小动脉契压(PCWP)较基础值下降48·9%[(13·6±6·4)比(26·9±7·5)mmHg(1mmHg=0·133kPa),P0·05],治疗1h后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升高27·1%[(2·8±0·4)比(2·2±0·3)L·min-1·m-2,P0·05];治疗后2h、3h、6h、12h、18h和24h的PCWP、CI仍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可保持至停药后6h(P均0·05)。NIT组治疗后2h的PCWP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18·1±6·8)比(25·4±7·5)mmHg,P0·05],但CI在治疗后3h才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停药6h后,以上两参数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比较,rhBNP组治疗后30min至2h的PCWP的降低和CI的增加均较NIT组更为显著(P均0·05);此后至治疗24h,两组以上参数渐趋一致;停药6h后rhBNP组的PCWP和CI仍显著优于NIT组(P均0·05)。rhBNP组治疗30h内总尿量较NIT组有增多趋势,且rhBNP组血清钾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4±0·5)比(4·0±0·4)mmol/L,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rhBNP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1周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相似。结论对AMI-CDF的患者静脉注射rhBNP较之NIT有着更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且安全可行。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ute hemodynamic effects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hBNP) and nitroglycerin (NI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CDF).Methods 42 consecutiv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nterior wall AMI-CD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rhBNP (15 渭 g/kg).Then 0 0075 渭 g kg-1 min-1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for 3 h, the adjusted dose was 0.015 渭 g kg-1 min-1 for 21 h, then stopped for 6 h) and the NIT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100 渭 g/min for 24 h, then the drug was stopped for 6 h in each group (2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incidence of invasiv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urine volume,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ithin one wee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fter 6 hours, the above two parameters recovered to the level before treatment.The decrease of PCWP and the increase of CI between 30min and 2 h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wo groups than in the NIT group (P < 0.05),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more consiste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24 h after treatment.No symptomatic hypotension and other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rhBNP were found in this study.The incidence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in 1 week of treatment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rhBNP in AMI-CDF patients has better acute hemodynamic effect and clinical effect than that of NIT, and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雅琳;蒋宝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浆中脑钠素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3期
2 杨水祥;徐桂玉;赵楠楠;;干细胞移植治疗时间窗与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1期
3 李世强;傅向华;刘君;谷新顺;张晶;樊欣娜;姜云发;苗青;;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4 谢健敏;吴素琴;;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9期
5 杨跃进;毛懿;倪新海;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B型尿钠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06期
6 朱智明;张宁坤;荣杨;贺声;陈宇;田海涛;杨颖;高连如;;经静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慢性心衰前后BNP水平的变化[J];山东医药;2009年04期
7 赵晓辉;赵晓红;李淑红;牟春平;;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刘艳萍;郭宜民;孙磊;;相隔5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后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9 徐伟萍;徐俊英;;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监护[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10 付潮胜;张松;陈澍;;脑利钠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病例对照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浩;李钢;姜颢;李泽浦;张连东;;血清C反应蛋白在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差别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陈景利;何明丰;张英俭;刘绍辉;梁章荣;;43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初步分析[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久之;万献尧;;急性心肌梗死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因素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董惠翔;;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立荣;李芳;张杰;;3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姜秀云;;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死8例临床分析[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谢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爱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肖莹莹;;急性心肌梗死经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术后ICU的整体护理[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晓玲;刘洪;孙世伟;王海江;;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应用IABP的护理配合[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夏;中青年成心梗院外死亡主要人群[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2 杨朝晖;溶栓新药:开通血管方便快捷[N];科技日报;2008年
3 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解跃辉;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表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何世桢;警惕无典型症状的急性心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李虹伟邋通讯员 蒋月荣 王永亮;远离心肌梗死威胁[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章秋;根据症状体征早识心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7 霍仁;突发心脏症状的应急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胡珉琦;监测心梗[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周虹;急性心肌梗死后该怎样锻炼?[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阎红;自体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冠脉循环和肾循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系列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宋光远;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谱和细胞凋亡的时间依赖性变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陶正贤;VEGF165和Angiopoietin-1在缺血心肌特异表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姜朝新;蛇毒溶栓联合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陈绍良;经冠状动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澍;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心肌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倪玉霞;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书宁;基质弹性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最佳时机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徐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量效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连芳;大剂量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李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塞修复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祖琳娜;脉压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邓鹏;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苏文;行直接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院内结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0年
6 牛少辉;替米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Cx43及TNF-α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7 段文慧;早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长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李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齐霁;内皮型NO合梅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范春琴;自体骨髓源干细胞动员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1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70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