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lin在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管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10 19:15
本文选题:肥胖 + 失血性休克 ; 参考:《河北北方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对于重症休克患者而言,由于不适当的补液方案或者由于患者机体本身的复杂性,均可能发生继发性损伤,严重时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淋巴管收缩障碍与失血性休克的恶化有关,良好的淋巴管功能有助于失血性休克的逆转。有研究报道,肥胖患者由于过量的脂肪细胞持续产生炎性因子致使机体始终处于低度的炎症状态,与淋巴管生成与结构异常有关;但肥胖后淋巴管功能有何变化,还不清楚。肥胖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后,淋巴管功能的变化在肥胖患者发生休克时预后较普通人更为凶险的过程中有何作用,未见报道。Apelin是一种内源性多肽,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休克发生后,Apelin含量及其受体表达均有下降。那么,能否通过给予外源性Apelin治疗降低炎症反应,是否对失血性休克后淋巴管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继而提高失血性休克的预后,值得研究。为此,本实验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肥胖大鼠活体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变化,进一步观察Apelin-13对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48 h存活率的影响,探讨肥胖以及Apelin-13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后离体淋巴管功能的作用。首先,通过喂食13周高脂饲料制备大鼠肥胖模型,经体重测量发现,大鼠喂食高脂饲料4周后,体重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在喂食高脂饲料13周后,大鼠的体重身长指数(Lee’s指数)、平均动脉血压水平以及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于正常饮食组;结果提示大鼠肥胖模型建立成功。随后,将24只SD大鼠均分为休克组、休克+Apelin-13组、肥胖+休克组、肥胖+休克+Apelin-13组,休克组大鼠常规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即:股动脉放血,维持低血压在40±2 mm Hg水平,90 min,随后将放出全血量加等量林格氏液(加或不加Apelin-13)通过股静脉进行液体复苏;观察Apelin-13对各组大鼠存活时间与48 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6只非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在48 h内死亡4只,存活2只,Apelin-13治疗显著提高了非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48 h的存活状态(存活4只,死亡2只);12只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不论是否实施Apelin治疗,均在48 h内全部死亡;两组非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的存活状态显著均分别好于肥胖大鼠。说明肥胖恶化了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状态,Apelin-13治疗有利于改善非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的存活状态。然后,应用活体淋巴微循环观察技术,常规方法观察回肠下段肠系膜淋巴微循环,记录淋巴管的最大收缩口径、最大舒张口径、静态口径以及收缩频率(CF),计算淋巴收缩性的三个指数IndexⅠ、IndexⅡ和L.D-index,评价肥胖与普通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肥胖大鼠的CF、IndexⅠ、IndexⅡ和L.D-index等指标均低于普通大鼠。结果提示,肥胖引起了大鼠活体淋巴管的功能障碍。在前述活体肠系膜淋巴微循环观察结束后,为了进一步观察Apelin-13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后淋巴管功能的影响,将上述24只肥胖与24只非肥胖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即假手术组、休克组、肥胖假手术组、肥胖休克组、假手术+Apelin-13组、休克+Apelin-13组、肥胖假手术+apelin-13组、肥胖+休克+Apelin-13组。休克组按前述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Apelin-13治疗的4个组分别在复苏前或相应时间通过静脉注射Apelin-13溶液(100 nmol/kg),在液体复苏结束后3 h,常规方法留取肠系膜淋巴管,制备淋巴管环,应用微血管压力-直径测量系统,记录收缩末期口径(ESD)、舒张末期口径(EDD)以及收缩频率(CF)以及依次加入不同浓度P物质(1×10-8 mol/L、3×10-8mol/L、1×10-7 mol/L、3×10-7 mol/L)ESD、EDD、CF,随后,记录被动管径(PD),计算紧张指数(TI)、收缩幅度(CA)、泵流分数(FPF),联合CF作为评价淋巴管收缩功能的指标;计算不同SP浓度下,TI、CA、CF、FPF与基础状态下的最大差值,作为评价淋巴管反应性的指标。结果发现,肥胖引起了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和反应性显著低于非肥胖大鼠;不论是否肥胖,失血性休克均引起了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和反应性显著降低;Apelin-13治疗均提高了休克组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和反应性,且对肥胖+休克组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与反应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各组大鼠制备淋巴管环的同时,通过腹主动脉穿刺取血,制备血浆,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Apelin的蛋白浓度。结果发现,正常大鼠与肥胖大鼠不管是否发生休克,4组间血浆Apelin水平均无显著变化;Apelin-13治疗显著提高了这4组大鼠血浆Apelin浓度,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可以引起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功能障碍,Apelin具有改善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管功能的作用,且显著提高其存活时间;肥胖引起了大鼠活体与离体肠系膜淋巴管功能障碍,Apelin并不能改善肥胖大鼠离体肠系膜淋巴管功能;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淋巴管功能较非肥胖大鼠未见明显变化,但存活时间显著降低;Apelin可以改善肥胖大鼠失血性休克后的肠系膜淋巴管障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5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淮淮;张立民;张晓丽;白雪梅;赵自刚;牛春雨;;线粒体功能障碍致休克大鼠淋巴管低反应性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10期
2 张培;黄帧桧;;Apelin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1732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7325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