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4 01:18

  本文选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女性 ; 参考:《山东医药》2016年02期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914例,其中女234例、男680例。比较二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PCI术后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STEMI患者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比例升高,吸烟、饮酒比例及BMI降低,入院后血清TC、LDL-C、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肌酐、血尿酸降低(P均0.05)。女性单支病变比例低于男性,双支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P均0.05)。女性急诊PCI术后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均0.05)。结论女性急性STEMI患者年龄较大,同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预后差。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Methods 914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and emergency PCI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234 women and 680 men.The clinical data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30 days after PCI.Results compared with male, female patients with STEMI were older than those of male, the propor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as higher, smoking, drinking and BMI were lower, serum TCU LDL-C, fibrinogen increased, serum creatinine, serum uric acid decreased P 0.05.The proportion of single vessel lesion in femal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male, and the ratio of double vessel and multiple vessel les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 (P < 0.05).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PCI 30 days after oper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 patients (P < 0.05).Conclusion the age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is older, and many risk factors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lipidemia coexist,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作者单位】: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chulman S.P.,腾增辉;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2 叶玉玲;一过性急性损伤型ST段抬高伴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1例[J];心电学杂志;2005年03期

3 Alexander K.P;Chen A.Y;Roe M.T. ;刘宇;;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过量[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4 Westerhout C.M;Hern饩ndez A.V;Steyerberg E.W;马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d内卒中的预测因素[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6期

5 贾鹏;郭万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12期

6 陈纪林;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8期

7 都兴伟,尚艳丽;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致ST段抬高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1年04期

8 胡大一;重视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2期

9 刘品明;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原则[J];中国临床医生;2002年09期

10 王鸣和,严铭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捷;韩雅玲;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明中;胡大一;陈学英;刘如辉;朱天刚;许玉韵;;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傅向华;樊延明;王学超;汪雁博;谷新顺;范卫泽;姜云发;郝国贞;;预防性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淑芳;张鹏强;孙树杰;陈淑芳;;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测价值[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郑渝娜;许秀丽;孟庆义;;风险指数在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危险性中的护理意义[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赵昕;荆全民;韩雅玲;王守力;马颖艳;臧红云;王耿;;早期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明中;胡大一;姜立清;朱天刚;王士雯;晏沐阳;;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赵昕;;直接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左室重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丁超;;超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吕树铮;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新动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新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宇璇;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对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孙世坤;心电图预判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廖鑫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院内影响因素分析[D];广东药学院;2015年

4 彭仲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闫晓临;多标记物联合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高鹏;尿酸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7 耿涛;肌钙蛋白I结合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德春;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刘硕;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冠脉血流及心肌梗死面积影响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向楠;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7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747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