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脱机指数(IWI)与用力呼吸指数(CORE)预测ICU患者脱机能力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顺应性,氧合,呼吸频率,呼吸用力(CORE)指数预测ICU患者脱机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4年
综合脱机指数(IWI)与用力呼吸指数(CORE)预测ICU患者脱机能力的临床研究
田华
【摘要】:目的: 采用综合脱机指数(IWI)与用力呼吸指数(CORE)预测ICU患者机械通气脱机能力并进行比较。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5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需进行机械通气(≥24小时)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时间,研究分为≥7天组和7天组。在原发病及呼吸衰竭基本纠正后开始脱机。先行撤机筛查实验,符合条件者实施3minT管法自主呼吸实验(SBT)。在开始SBT实验前记录观察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动脉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氧分压(PAO2)、动态顺应性(Cdyn)、静态顺应性(Cst,rs)、最大吸气负压(MIP)、气道闭合压(P0.1)等,并根据公式,浅快呼吸指数(RSBI):RSBI=f/VT,综合脱机指数(IWI):IWI=Cst,rs×SaO2/[f/VT],用力呼吸指数(CORE)=[Cdyn×MIP/P0.1×(PaO2/PAO2)]/f,计算出RSBI、IWI、CORE。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若P0.05为两组之间有差异。选用卡方检验对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应用MEDCALC11.4描绘IWI、CORE等的ROC曲线,计算受试者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主要比较IWI与CORE预测机械通气脱机成功率、失败率的差异,其次比较IWI、CORE和其他传统的脱机预测指标MIP、RSBI、P0.1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各项指标对机械通气脱机的预测能力。 结果: 1本研究共45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6例。依据机械通气时间,分为≥7天组和7天组,其中7天组共28例,≥7天组共17例。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635),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17、P=0.001)。 2机械通气时间7天组,首次成功脱机21例,失败7例,脱机成功率75%。首次脱机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比较,在年龄、APACHE II评分、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64、P=0.782、P=0.327、P=0.484),在机械通气时间上,成功脱机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脱机失败者,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IWI、CORE、RSBI、MIP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2、P=0.04、P=0.039),但P0.1在两组无明显差异(P=0.179),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在本组中IWI、CORE与RSBI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IWI优于MIP及P0.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5、P=0.012),具有良好脱机预测能力,而CORE优于P0.1(P=0.0259),但较MIP无明显差异(P=0.0654),RSBI则较MIP及P0.1无明显优势(P=0.144、P=0.3692)。 3机械通气时间≥7天组,首次成功脱机8例,失败9例,脱机成功率52.94%。首次脱机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比较,在年龄、APACHE II评分、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72、P=0.779、P=0.39、P=0.579、P=0.396)。IWI、CORE、RSBI在首次脱机成功与失败亚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8、P=0.018、P=0.004),而MIP、P0.1在两亚组对是否成功脱机无显著性差异(P=0.98、P=0.867)。通过描绘ROC曲线下面积比较AUC,在本组中IWI、CORE、RSBI均优于MIP、P0.1(P0.05),但IWI与CORE、IWI与RSBI,CORE与RSBI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4全部45例患者(机械通气7天组和机械通气≥7天组),首次成功脱机者共29例,失败者共16例,脱机成功率为64.44%。首次脱机失败的16例患者,除4例在72小时后脱机外,其余患者在随后的72小时内均脱机成功,其中24h内再脱机成功者6例,48h内脱机成功者4例,72h内再脱机成功者2例。机械通气7天组和机械通气≥7天组患者脱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8)。首次脱机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比较,两组年龄、APACHE II评分、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361、P=0.795、P=0.34、P=0.841),而机械通气时间上,成功脱机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脱机失败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IWI、CORE、RSBI、MIP、P0.1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P=0.000、P=0.04、P=0.02)。在预测脱机能力上,IWI与CORE、RSBI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IWI与CORE均优于MIP及P0.1(P0.05)。 结论: 1机械通气时间7天患者中,IWI、CORE较MIP及P0.1具有良好的脱机预测能力,但IWI、CORE、RSBI之间无明显差异。 2机械通气时间≥7天患者中,IWI、CORE、RSBI均具有良好的脱机预测能力,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其他参数。 3机械通气患者中,IWI、CORE均具有良好的脱机预测能力,均优于MIP及P0.1,但较RSBI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波;李志强;席修明;;智能脱机模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影响的系统评价[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2 姜辉;俞森洋;王立万;;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间断停机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中的比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英梅;姚维荣;逯平;;神经内科呼吸机撤离失败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5期
2 于湘友;钟琳;;重症患者两种撤机方式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4期
3 张彬;赵宏胜;金爱萍;王忠勇;陆舒;王林华;黄新;姚登福;朱健华;;血必净对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呼衰患者炎症介质及预后的影响[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成永晖;曹相原;;机械通气时间对SmartCare/PS脱机功能影响的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5 姜辉;王军;俞森洋;;自动插管补偿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6 张骏;吴建义;王黎鹏;骆建军;苏东泉;;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困难脱机病人拔管失败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4年01期
7 戚志超;朱小兵;刘志群;吴论;常龙海;;乌司他丁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年01期
8 蔡英丽;;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年16期
9 成永晖;曹相原;;Smartcare智能化脱机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03期
10 黄晓波;蒲虹;吴娅秋;;脑利钠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撤机的预测价值[J];四川医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秉玉;王存真;;脱机指标的评价[A];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睿;七氟醚抗单肺通气致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SC和PSV模式在困难撤机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成永晖;SmartCare/PS智能化脱机中呼吸力学变化和脱机之间关系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铂;浅快呼吸指数在两种自主呼吸实验方法中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4 马丽斌;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5 郭少罕;综合撤机指数对机械通气撤离预测能力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孟超;顺应性,氧合,,呼吸频率,呼吸用力(CORE)指数预测ICU患者脱机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杨旭;肺泡征募策略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刘魁;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学慧;胸科手术单肺通气P_(et)CO_2与PaCO_2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刘夏芃;NT-proBNP联合APACHE II评分对急诊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价[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辉;俞森洋;王立万;;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间断停机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中的比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琼,李水英,罗凤鸣,李洪成;ICU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后病原菌的分离药敏试验[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2 汤洪亮,王娅丽,罗艳;外科ICU内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分析[J];四川医学;2003年09期
3 康晓凤,刘宇,吴晓英;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病人术前教育的初探[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3期
4 张香莲,张言圣;儿童ICU医院感染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年02期
5 江东红!523013,曾清!523013;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3期
6 刘慧林,刘拴虎,刘雅丽;ICU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刘正生,郑峰;开展危重病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年01期
8 彭晓绯,高雪芹;ICU重症患者恢复进食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管军,杨兴易,赵良,林兆奋,郭昌星,李文放;综合性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10 罗滟;ICU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韩云;翁燕娜;;每周医疗质量点评在ICU阶段管理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岳茂兴;夏锡仪;何东;卞晓星;李瑛;肖厚荣;;“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的研制及其在灾害事故急救中的实际应用[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3 胡喜燕;张晓璇;;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的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吴建华;蒋玉凤;;临床药师在外科ICU中的药学实践[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殷文渊;邓羽霄;李雯;皋源;王祥瑞;;右旋美托咪啶用于ICU患者镇静的脑电研究[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姜赛平;卢晓阳;;ICU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实践分析[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ICU之面面观[A];河南省心血管疾病护理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常建芳;张瑞星;李付华;;积极心理暗示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A];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9 夏顺珍;;品管圈在ICU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立峰;;ICU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张锐 李小莲;[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衣晓峰 李小莲;[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ICU科主任 常毓颖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张锐 李小莲 整理;[N];健康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李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编译 曹淑芬;[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吕春梅;[N];健康报;2010年
7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N];保健时报;2010年
8 张新浩 刘宇 记者 吴天飞;[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医生 吴帅;[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通讯员 王慧贤;[N];华兴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蓉芳;ICU患者睡眠、褪黑激素分泌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建仓;ICU高年资医生非工作日值班对重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3 赵薇;SICU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监测及传播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谢郭豪;脓毒症真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防御素遗传变异[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婉琳;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2 张玉曼;ICU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张红辉;长沙市区省级综合三甲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宋海晶;国内33家三甲医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杨耀鹏;闭环靶控镇静下不同镇静水平对ICU患者应激性溃疡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许玉娥;2004年-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及死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段萍;ICU护士睡眠质量、工作疲溃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俞玲娜;早期主动干预改善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高秋芳;ICU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2年
10 侯宇;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28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顺应性,氧合,呼吸频率,呼吸用力(CORE)指数预测ICU患者脱机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8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