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03 19:09

  本文选题:心搏骤停 + 心肺复苏 ; 参考:《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心搏骤停患者86例,均行心肺复苏治疗和PETCO2监测。根据复苏效果分为两组,34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为观察组,52例患者复苏未成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2的变化情况。根据存活时间,将观察组分为两组,19例患者于24h内死亡为A组,15例患者存活大于24h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2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PETCO2先升高后降低,观察组患者PETCO2持续升高,观察组患者PETCO2在多个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PETCO2均持续升高,B组患者PETCO2在多个时相点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PETCO2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肺复苏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nd-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ETCO 2)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from Octo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treated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monitored by PETCO2.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resuscitation, 3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 = 52) and control group (n = 52). The changes of PETCO2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vival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9 patients died within 24 hours, 15 patients in group A survived more than 24 hours in group B, and the changes of PETCO2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ETCO2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PETCO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continuously. The PETCO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many time points. The PETCO2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0.05) and PETCO2 of group B (P 0.0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0.05). Conclusion PETCO _ 2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onitoring index for progno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单位】: 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
【分类号】:R541.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温玉敏;陈少华;陈宝珠;范淑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2 潘爱红;艾皖平;;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王少华;杨军;肖昕;叶启翔;黄洁玲;刘晓雯;万永明;;主流呼气末二氧化碳动态监测在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年02期

4 陈旭岩;冯莉莉;刘娟;赵太云;李颍利;;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梅;王学东;张静;崔英;;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7期

2 郑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3 张文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09年01期

4 黄贤伟;俞祥梅;;Glidoscope视频喉镜在心肺复苏患者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年05期

5 周益锋;;多形性室速引起猝死诊断的演变[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年01期

6 彭沪;陈远卓;高成金;庄育刚;郭长峰;周书琴;;胸外按压器械AutoPulse及PetCO_2、脉搏、SPO_2监测在急诊CPR中的应用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7 刘景峰;段美丽;苏伟;陈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估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8 李仙梅;王健;杨莹;杨慧敏;鲍敏玲;;应用主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护理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10期

9 王志燕;徐茜;彭博琪;李玉堂;李改霞;;儿童直立调节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30期

10 王勇;程立顺;孟令毅;夏家栋;丁文联;胡承志;朱毅;蔡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3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金丹群,毕良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小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4年05期

2 陈宇清,赵冰清,周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3 王颖,周丛乐,闵晓华;新生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测定及临床应用[J];新生儿科杂志;1994年01期

4 刘瑛琪;钱方毅;;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二) CPR总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年Z1期

5 赵雪红,方燮韵,陈伟红;机构通气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的监测[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进举;心搏骤停复苏成功21例临床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12期

2 王爱娟,殷积慧,王明山;围术期低血钾与心搏骤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年11期

3 金友松,郭永正;围术期心搏骤停原因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11期

4 徐香莲,陈金华;纳络酮抢救心搏骤停的临床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冯艳;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21期

6 戎顺水,朱志远,孙tD,张东庆,林琴娟,郑美琴,丁效斌,朱荣旋,秦长征;心搏骤停致意识丧失270分钟和30分钟救治成功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7 季淑梅,徐薇;院外呼吸、心搏骤停20分钟复苏成功1例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4年07期

8 冯庚;心搏骤停和猝死的基本概念[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年04期

9 冯庚;心搏骤停的病因和临床表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年05期

10 邓世周,王兵,陈康乐,辛华,邓杨春;心搏骤停复苏成功26例[J];人民军医;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雷;杨璧卿;张云巧;申元欣;;341例心搏骤停调查及复苏体会(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吴丽雅;张维新;;围心搏骤停期患者救治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雄文;;围心搏骤停期的识别与救治——附137例临床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仲小玲;;49例心搏骤停病例抢救浅析(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许荣廷;;中毒性心搏骤停复苏论谈[A];第二届全国中毒与急诊救治学术研讨会汇编[C];2005年

6 吴金欣;;院内心搏骤停44例复苏体会[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张晓凡;林长春;陈建辉;;无锡地区儿童心搏骤停院前流行病学特点及救治现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晓军;刘桂萍;;长时间心搏骤停2例抢救成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杨萍芬;张伟宏;;257例目击心搏骤停院外现场救治分析[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严丽;李树生;;心搏骤停后早期高浓度氧疗与预后的关系[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四维;抢救自缢者: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丹;我国心搏骤停电话辅助心肺复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梁培培;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蒋良艳;成人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性低温的实施进展[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康秀文;4℃高渗盐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5 夏瑜;心脏术后早期心搏骤停的原因分析和救治体会[D];浙江大学;2003年

6 余鹏;ICU住院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9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839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