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多舱室爆炸致比格犬颅脑爆震伤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爆震伤 + 冲击波 ; 参考:《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建立舰船多舱室内爆炸后比格犬颅脑爆震伤的动物模型,在比格犬颅脑爆震伤后监测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血清学、颅脑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面的检查,探索典型舰船多舱室内爆炸后比格犬在爆炸冲击波、准静态压力作用下的颅脑爆震伤伤情特点;为进一步研究人体颅脑爆震伤的致伤机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健康成年的比格犬24只,体质量9~11 Kg,在海军某常规驱逐舰等比例多舱室模型中进行试验,使用76mm口径舰炮炮弹的等效裸药0.65kg TNT作为爆源,在舱室内引爆,模拟舰船内爆炸,造成多舱室内颅脑爆震伤的动物模型。实验分组: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将动物固定在舱室中的机柜模型上,模拟舰员在操作设备时遭受爆震伤的情况。其中炸药安放舱为当舱(Ⅰ组),相邻舱室为邻舱(Ⅱ组)。检测指标:舱壁压力传感器测定爆炸时冲击波物理参数,使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定爆炸时比格犬颅内冲击波压力;观察爆炸后比格犬存活情况,在爆炸前和爆炸后不同时间点监测其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爆炸后存活比格犬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观察爆炸后比格犬的颅脑大体形态学改变以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比犬爆炸前、爆炸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学结果。结果舱室内爆炸后,由于舱壁和舱室内机柜等物体的反射,舱室内会出现两次较大的反射冲击波,第二个反射冲击波的压力峰值约为第一个反射冲击波压力峰值的0.46倍;在爆源相邻的舱室,其冲击波压力峰值约为当舱的0.39倍。爆炸后当舱和邻舱的比格犬颅内压力都显著升高,压力上升至2.1~57 KPa,来自颅骨方向的压力和脑组织方向的压力均有所增高。冲击波经过比格犬颅骨阻挡后,其压力峰值衰减超过90%。比格犬爆后即刻死亡7只,24h内死亡4只,死亡率为11/24(45.83%),其中当舱动物死亡率为8/12(66.67%),邻舱动物死亡率为3/12(25.0%)。舱室爆炸后仍存活的比格犬,在爆后即刻,其基本生命体征有明显的改变;爆炸后3h,基本生命体征仍较差,且神经功能评分也较差;但24h后基本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评分基本恢复。存活比格犬爆炸后3h和24h的血清IL-8、Tau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Tau蛋白和NSE水平在爆炸后24h出现下降,说明爆炸后比格犬出现颅脑损伤,出现炎症级联反应逐渐发生并持续作用,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在动物的应激反应和自身调节下,损伤趋于平稳。存活比格犬爆炸后颅脑CT无明显异常。爆炸后即刻死亡的比格犬有颅骨骨折以及明显的脑组织挫裂伤,爆炸后24h内死亡的比格犬脑组织可见脑出血和脑水肿;爆炸后即刻死亡的比格犬,其脑组织形态和神经元结构损伤不明显,爆炸后24h内死亡的比格犬,其脑组织形态和神经元结构有明显的破坏,且逐步加重;爆炸后存活的比格犬,其脑组织形态和神经元结构损伤程度较轻。比格犬颅脑爆震伤后,会出现IL-6表达上调,可能会介导相应的炎症反应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多舱室爆炸后,当舱的冲击波压力明显高于邻舱,并且舱室内会出现二次反射冲击波,加重了对生物体的损伤;冲击波经过比格犬颅骨后其压力峰值明显降低;比格犬当舱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邻舱;比格犬在爆后即刻急性损伤最为严重,但炎性指标和细胞损伤的出现有一定的延迟。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for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 of Beagle dogs after explosion in a multi - chamber ship .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as follows : 24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 the pressure peak of the second reflected shock wave was about 0.39 times of the peak of the first reflected shock wav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explosion , the level of IL - 8 , Tau protein and NSE in Beagle dogs died after explosion .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51.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飞;杨晓莉;郑静晨;;Tau蛋白与创伤性颅脑损伤[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01期
2 运太来;李政年;柯文棋;乐秀鸿;周宏元;黄建松;;水下非接触爆炸时某船船员冲击安全性评估[J];海军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3 黄建松;汪玉;杜俭业;李政年;;水下爆炸引致舰员冲击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2年03期
4 张剑宁;程岗;;我国海上颅脑战创伤研究现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5 田娟;石全;王勇;;浅析爆炸振动中冲击波的损伤特性[J];装备环境工程;2008年02期
6 陈伯华;龚国川;;国外海军医学动态系列讲座(3) 美国海军海战伤研究动态[J];人民军医;2007年05期
7 于嘉;贺世明;王占江;高波;张广林;高国栋;;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影像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8 郭宗铎;孙晓川;;白介素-6与颅脑损伤[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9 楚燕飞;李兵仓;陈菁;王建民;张良潮;陈志强;康建毅;;大鼠爆炸性脑创伤模型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正国,孙立英,杨志焕,冷华光,蒋建新,俞鸿儒,谷家华,李仲发;Development of serial bio-shock tubes and their application[J];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909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90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