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灌注改变及药物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1 20:34

  本文选题:急性脑卒中 + 磁共振灌注成像 ; 参考:《新乡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类原因引起的脑血流突然下降,从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而产生的偏瘫、失语等临床症候群。大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80%左右,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社会负担重,因此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具体防治方案已成为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缺血半暗带、治疗时间窗、再灌注损伤等概念的提出,加之多种脑血流灌注的影像学技术,如CT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的临床应用,使得缺血区(病灶)及周围区(半暗带)血液灌注情况得以直观显示,不但有益于脑梗塞的病理研究,而且对于筛选有效的干预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主要是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技术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灶区及其半暗带区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并据此探究可能干预靶点,为脑梗死的治疗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和可能有效的干预药物。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灌注改变与可能干预靶点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区与病灶周围区灌注参数的变化,探讨可能的干预治疗靶点。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2月连续入组的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应用视觉评定法判断是否存在灌注异常,依此将患者分为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和同心圆定标法确定位于病灶区和病灶周围区的兴趣区(ROI)和其镜像区(ROM),自动计算ROI、ROM信号值;以ROI/ROM作为灌注参数相对值即rCBV、rCBF、rMTT、rTTP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患者158例,其中灌注异常组113例、灌注正常组45例,异常率72%。与灌注正常组比较,无论病灶区还是病灶周围区,灌注异常组患者均表现为rCBV升高(注:实际CBV值与信号值呈反比)、rCBF减少、rMTT和rTTP延长,与灌注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提示灌注异常组患者病灶区和病灶周围区CBV减少,存在低灌注;MTT和TTP延长存在血流瘀滞。而灌注正常组患者则表现为CBV增加,未出现低灌注;MTT和TTP正常,无明显血流瘀滞。结论病灶区及其周围区域的CBV,可以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干预靶点和客观评判标准。第二部分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灌注影响的临床观察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灶及其周围区以低灌注为特征,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区与病灶周围区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WI)参数的变化,探讨丹参多酚酸对脑灌注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确诊存在明确梗死病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5分;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组和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0.13g静滴,1/日,计14天;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行PWI检查,采用相对灌注参数即病灶侧兴趣区信号值与镜像区的比值,判断灌注变化;采用NIHSS评分、3月mRS(Modified Rank Scale)评分判断神经功能缺损和结局预后。结果共入组患者88例,包括46例丹参多酚酸组和42例对照组。采用视觉判断法,入组时丹参多酚酸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DWI病灶同侧存在异常灌注;丹参多酚酸组35例DWI病灶位于颈内动脉(ICA)分布区(即:ICA为责任血管)、10例位于椎基底动脉(VBA)分布区(即:VBA为责任血管)、1例出现在ICA+VBA区;对照组34例位于ICA分布区、8例位于VBA分布区。治疗前2组患者相对灌注参数包括rCBV、rCBF、rMTT和rTTP均无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丹参多酚酸组以ICA为责任血管患者和入组时表现为异常灌注(低灌注)患者,DWI病灶及病灶周围rCB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际CBV明显增加;而入院时表现为灌注正常的患者以及VBA责任血管患者,治疗后灌注参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无差异(P0.05),但3月时NIHSS和mRS评分丹参多酚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选择性增加了低灌注患者或者以ICA为责任血管患者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区血流灌注,微循环代偿可能是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机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chang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 such as cerebral blood flow ( CBF ) , cerebral blood volume ( CBV ) , time to peak ( CBF ) , cerebral blood volume ( CBV ) , peak time ( time to peak , TTP ) and average transit time ( CBV ) were studied . 浠OI/ROM浣滀负鐏屾敞鍙傛暟鐩稿鍊煎嵆rCBV,rCBF,rMTT,rTTP杩涜姣旇緝.缁撴灉鍏卞叆缁勬偅鑰,

本文编号:1920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920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