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水平及早期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5 07:21
本文选题:创伤 + 凝血病 ; 参考:《浙江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及早期动态变化和预后的关系,为改善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在1家大学附属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急诊ICU内完成。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ISS≥16;3)ICU住院时间超过3天;4)伤后24h内收住ICU。排除标准:1)ISS为75分特重度创伤患者;2)颅脑AIS为6分的TBI患者;3)受伤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4)合并慢性血液、呼吸、心脏及肾脏疾病的患者。回顾性收集医院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收住ICU的创伤患者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病情信息[受伤原因、是否急诊手术、诊断、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简明损伤定级法(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伤后7天内血小板计数等]和预后信息(住院期间是否死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伤后血小板计数与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伤后3天内(伤后早期)血小板计数回升至正常水平(或增加50%以上)与未回升至正常水平(或增加不足50%)的患者住院生存率 结果 1)医院2年共有1270例创伤患者收住ICU救治。排除受伤时间超过24h、合并慢性肾病等患者,最终纳入研究的创伤患者有647例。患者的年龄为46±15岁,男性占71.8%,ISS为28(IQR,20-32),GCS为12(IQR,7-15)。2)647例创伤患者伤后24h血小板计数为(118±50)×109/L。其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患者有182例(占28.1%),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患者有58例(占9.0%)。在182例血小板低于正常的患者中,72h后计数回升正常水平或50%以上的患者有141例(占77.5%)。3)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伤后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50×109/L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3,95%CI,1.35-4.08,P0.001);但伤后血小板计数为(50-100)×109/L与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相比,住院病死率没有明显增加(OR=1.02,95%CI,0.71-1.35,P=0.15)。4)通过生存曲线比较,伤后3天内血小板计数回升正常或增加50%以上的患者住院生存率较高(χ2=6.037,P=0.014)。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会明显增加住院病死率。及时有效的纠正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
[Abstract]:Purpos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count, early dynamic change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Metho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performed in emergency ICU at a Grade 3A gene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 university.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1) age 鈮,
本文编号:1932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9325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