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本文选题:心肌梗死 + 反搏动术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疗分为IABP组(732例)和对照组(8146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倾向配对分析对IABP组和对照组进行1:1倾向匹配,分析两组术中死亡、院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出血等情况的差异。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1:1倾向匹配分析,发现两组术中死亡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vs 2.5%,P0.05)。结论 IABP不能降低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ith IABP- assisted 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Methods the data of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in military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8878 patients with STEMI who received emergency PCI were divided into IABP group (n = 732) and control group (n = 8146)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received IABP treatment or not. The baselin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1:1 propensity matching between IABP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carried out by propensity pairing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 death, hospital death, stent thrombus and hemorrh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Two-dimens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heart failure and renal insufficiency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mortalit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thrombus in stents, but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IAB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0.4 vs 2.5, P 0.05). Conclusion IABP can not reduce the hospital mortality of STEMI patients undergoing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作者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306医院心血管内科;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武警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91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97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451医院心血管内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210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101医院心血管内科;解放军264医院心血管内科;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慧琼,朱俊,梁岩,章晏,刘力生;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年随访[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2 胡伟国;唐瑞玲;;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巨R波型ST段抬高改变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年02期
3 王喜萍;韩艺辉;范艳慧;;一过性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步分析[J];临床荟萃;2006年21期
4 姜丽萍;;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肌钙蛋白I对预后的判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22期
5 胡大一;;坚持循证医学原则,规范诊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4期
6 谢年谨;陈富荣;黄俊;吴月娟;黄晓忠;陈津;孙家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7 刘莉;叶鹏;;当前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史相关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12期
8 尹蔚芳;车京津;周长钰;张承宗;;血清肌钙蛋白I轻度升高在初诊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23期
9 祝宝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3期
10 刘竹英;温霞;杨红玉;吴果果;龚琼燕;钟丽霞;;微量注射泵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捷;韩雅玲;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明中;胡大一;陈学英;刘如辉;朱天刚;许玉韵;;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傅向华;樊延明;王学超;汪雁博;谷新顺;范卫泽;姜云发;郝国贞;;预防性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淑芳;张鹏强;孙树杰;陈淑芳;;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测价值[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郑渝娜;许秀丽;孟庆义;;风险指数在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危险性中的护理意义[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赵昕;荆全民;韩雅玲;王守力;马颖艳;臧红云;王耿;;早期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明中;胡大一;姜立清;朱天刚;王士雯;晏沐阳;;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赵昕;;直接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左室重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丁超;;超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吕树铮;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新动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新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4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95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