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本文选题:多巴酚丁胺 + 感染性休克 ; 参考:《中国药房》2017年21期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6例感染性休克引起的ARDS患者均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5μg/(kg·min),持续泵注20 min,后每20 min增加5μg/(kg·min),直至15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6 h,泵注过程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5 mm Hg左右。记录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后6、24、48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组织灌注量指标(去甲肾上腺素、尿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呼吸机参数指标(呼气末正压、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峰压、平台压)。结果:患者用药前后HR、MAP、GEDV、ITBI、血氧饱和度、血乳酸、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后6、24、48 h的CO、SV、尿量、每分钟通气量均显著高于用药前,且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用药后ELWI、SVRI、呼吸末正压、吸气峰压、平台压均显著低于用药前,且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后24、48 h的去甲肾上腺素均显著低于用药前及用药后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前与用药后6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多巴酚丁胺可改善感染性休克引起的ARDS患者的ELWI、组织灌注及呼吸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obutamine on hemodynamics, tissue perfusion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caused by septic shock. Methods Twenty six patients with ARDS caused by septic shock were treated with dobutam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of 5 渭 g/(kg for 20 minutes,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of 5 渭 g/(kg min for every 20 min until 15 渭 g/(kg min, and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during infusion was about 65 mm Hg. Before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t 6 and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heart rate (HRT),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cardiac output, cardiac output (SVV), total cardiac end-diastolic volume (GedV), 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BI), extravascular pulmonary water index (ELWI),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 Woven perfusion index (nor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Urine volum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blood lactate, ventilator parameters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ventilation volume per minute, respiratory rate,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lateau pressur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blood lactic acid and respiratory r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HRP MAPG GEDVV I. The volume of COV, urine volume per minute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administration,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medication time, and the positive end-respiratory pressure, inspiratory peak pressure and plateau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medication. An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drug use tim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norepinephrin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6 hours after treatmen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6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dobutamine can improve ELWI, tissue perfusion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stabilize hemodynamics in ARDS patients caused by septic shock.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01488)
【分类号】:R459.7;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凤玲;朱瑞;倪秀梅;周敏;;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年21期
2 王改红;;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及预防措施[J];护理研究;2017年18期
3 林美凤;卞小琴;林敏;张蕾蕾;;品管圈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14期
4 李素华;;品管圈提高收治大批白内障患者入院处理工作效率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年04期
5 陈一静;秦寿英;;八步骤巡视法在特需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年06期
6 徐星;冯薇;;品管圈在提高住院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年09期
7 余其春;;品管圈在优化神经外科入院流程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年07期
8 朱晓影;刘爱霞;连芬;周美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19期
9 陈卓;蔡翔琼;张容;;品管圈活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年07期
10 郑延敏;陈春露;周顺琴;;品管圈在减少病房内铃声响起次数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英,廖成蓉;1例术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曹艳军,曹丽君;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3 刘洪,李群英,张弛;青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4 伏珏钧;感染性休克54例临床救治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张静;宋红莉;任凌云;殷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09期
6 顾淑文;;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辽宁中级医刊;1978年S1期
7 汪应富;感染性休克座谈纪要[J];重庆医药;1980年05期
8 冯益真;提高感染性休克生存率的问题[J];山东医药;1982年05期
9 李前俊;;感染性休克的补液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1983年05期
10 曹金铎;感染性休克的监测[J];实用外科杂志;198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泉;刘健;陈兵;;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宋凌菁;李冬英;;一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孙惠芳;沈蓉蓉;;外科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现代护理进展[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曾健生;申昆玲;武志远;钱素云;樊寻梅;;感染性休克时精氨酸加压素对胃肠道灌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健权;施贤清;王宇辉;叶八宁;;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与感染性休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欣然;韩斌如;;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用血管活性药的监测及护理[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颖;;1例腹膜透析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学服务[A];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程健;张丹如;;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A];2013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谢东平;韩云;李芳;翁燕娜;麦舒桃;;PiCCO监测指标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问答:补液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克亮;感染性休克T多糖包被降解与组织灌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赵美玲;微循环监测联合乳酸,ScvO_2对感染性休克危重性及预后的评估意义[D];山东大学;2017年
3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迪;心血管彩超对休克患者病情与疗效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殷俊;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志利;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中指导作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业明;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6 仇先明;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阳性与微循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宋佳;重症超声与PiCCO对比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刘玉霞;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聂敏;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袁杰;性激素在尿源性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动物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89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98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