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02-26 14:30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24 h内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6例,急性期收缩压或舒张压定义为卒中发病7 d内的平均收缩压或平均舒张压,Mo CA分值26分判定为认知障碍。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发病3个月、发病6个月、12个月的Mo CA分值和认知障碍患病率,并将急性期血压值按五等分分组(Q1~Q5),采用多参数对数回归分析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卒中发病3个月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卒中发病3个月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病率最高(71.89%),以后各时相点逐渐下降。以Q3为参照,经多参数调整后,血压过低(Q1-SBP 102~127 mm Hg)或过高(Q5-SBP170~215 mm Hg),PSCI发病风险均高(Q1-SBP的OR=1.83,95%CI=1.64~2.28,P=0.007;Q5-SBP的OR=2.32,95%CI=1.74~2.90,P0.01)。DBP和MBP与SBP具有类似特征。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过高或过低均是PSCI发病的风险因素,将血压维持在某一"适当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PSCI的发病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cute stage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796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hospitalized within 24 hours of onset were select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acute stage was defined as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r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Mo CA score in 7 days after stroke as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Mo CA scores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were analyzed at 14 days, 3 months,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blood pressure in acute phase was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Q1~Q5). Multi-parameter logarithm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blood pressure level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3 months after strok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 was the highest 3 months after stroke (71.89%),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Using Q3 as a reference, blood pressure was too low (Q1-SBP 102 / 127 mm Hg) or too high) after multi-parameter adjustment (Q1-SBP 's OR=1.83,95%CI=1.64~2.28,P=0.007; was higher). OR=2.32,95%CI=1.74~2.90,P0.01 of Q5-SBP). DBP and MBP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SBP. Conclusion High or low blood pressure in acute stage of ischemic stroke is a risk factor of PSCI. Maintaining blood pressure at a certain "appropriate level" may 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PSCI.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2014062) 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H2014061)~~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权,赵红英;老年人术后认知障碍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4期

2 张伯华;疾病诊治中认知障碍的识别[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3期

3 Vinkers D.J.,Gussekloo J. ,Stek M.L. et al. ,黄卫东;老年人抑郁和认知障碍的暂时联系:前瞻性人群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4 薛张纲;朱彪;;术后认知障碍研究新进展[J];上海医学;2010年06期

5 ;认知障碍疾病进展学习班通知[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年05期

6 陈庆岭;贾建军;王敏;;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会议工作任务[J];人民军医;2011年S1期

7 贾建军;陈庆岭;王敏;;全军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会议第一届全军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学组组织机构[J];人民军医;2011年S1期

8 倪健强;蔡秀英;王辉;董万利;蒋星红;;老年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注意力缺损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2期

9 王兴刚;认知障碍对康复结局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7年02期

10 郭晋武;老年人认知障碍简易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卓伟;李瑾;朱华;马永兴;保志军;竺越;;防治中、老年认知障碍系列(一) 应针对中、老年群体,干预上游以防治认知障碍[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徐雁;李舜伟;黄席珍;王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间的关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王璐;杜怡峰;;门诊患者认知障碍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勇;张振馨;杨百瑜;李延峰;;中国卒中后3月认知障碍现况调查[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马永兴;竺越;保志军;俞卓伟;李瑾;朱华;;防治中、老年认知障碍系列(二) 防治认知障碍某些研究进展[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梁雪梅;刘可智;于鲁璐;许顺江;安翠霞;沈振明;李和军;张富;封俊杰;王学义;;河北省老年人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现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荫华;;“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与时俱进,聚焦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断治疗热点-从指南到临床实践[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梁雪梅;刘可智;于鲁璐;王岚;宋美;许顺江;安翠霞;王学义;;河北省老年人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现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麻小莉;夏叶子;尉晓娜;董乐丹;武志伟;何金彩;;不同认知障碍患者的不同范畴情景记忆特征比较[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陈智轩;;中风后认知障碍及功能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白毅;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与七种因素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上海长海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 张渊豪;认知障碍的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3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唐闻佳;麻醉可能引发“术后认知障碍”[N];文汇报;2013年

5 武力勇 本报记者 滕继濮;贾建平:抵御“认知障碍疾病”的领军者[N];科技日报;2014年

6 卓勇良;突破自我认知障碍[N];浙江日报;2011年

7 整理 郑颖t,

本文编号:2430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430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