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9 15:34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人,给予及时的康复治疗,通过观察他们的预后,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再发、提高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有效靶点。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及唐山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开平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本文所涉及的病例,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以下的纳入条件:1.未能溶栓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经测定,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被评估为Ⅰ~Ⅱ级(Killip分级);3.经综合检查后,机体不存在其他的并发症。我们就患者的整体情况以及评估结果,将他们分为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共有患者30人,患者年龄为(54±11)岁。对照组共有30例,患者年龄为(53±12)岁。根据我国发布的心肌梗死康复程序(第四版试行稿)[2]和美国发布的“心脏康复临床实践指南”[3],康复组所选择的治疗方式为: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将运动、规避危险因素、心理治疗、宣教进行整合。而相应的对照组仅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应用计步器进行运动康复的量化监测,以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4]结合自感劳累分级法(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5]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功能,并使用这些方法指导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整体评价,最终用来恒定治疗效果。结果1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体能储备、心脏功能、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之后再进行康复干预。2康复干预后,康复组在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康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在康复二期、三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4.914,P0.01;t=10.523,P0.01)。4康复组在康复二期、三期的6分钟步行距离、运动时间和步数均达到预定康复运动要求,各期之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就危险因素的规避,通过康复三期与康复一期比较,康复组的体重指数(BM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康复组的血脂、血糖、心肌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康复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给予健康宣教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开展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心梗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规避: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从而不同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也能协助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爱菊;田雅玲;张磊;;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5年12期

2 向连;邓亚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3 鲁玉明;毛华;唐艳;朱晋坤;;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4 李科;刘俊明;黄文军;刘艾;高霞;谢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变化相关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7期

5 宁清秀;李烨;李冰;郭红阳;;个体化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6 陈凤屏;陈丽萍;吴永娟;冯佩兰;;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7 罗瑞英;高峰;朱绍亨;林施峰;占德进;林杰;张彦;;不同动脉入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6期

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8期

9 张晓霞;李玉翠;常淑娟;;系统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年07期

10 周玉杰;;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共同构筑冠心病防治网络[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勇;心肌梗死患者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及二级预防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3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563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