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新进展
本文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新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的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氧合和最小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无创机械通气应慎用于ARDS。小潮气量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降低ARDS死亡率,以驱动压为导向设置潮气量更合理。建议根据静态压力-容积曲线采用低位转折点法来确定理想的呼气末正压(PEEP),不支持常规使用高水平PEEP。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可用于拯救重症ARDS。机械通气中保持ARDS患者自主呼吸很重要,可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和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等辅助通气模式。不推荐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或支气管扩张剂、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分类号】:R563.8
【正文快照】: 机械通气是纠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低氧血症最有效的手段,其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氧合和最小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近年来,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明显降低了ARDS的死亡率,但是重症ARDS的死亡率仍高达40%~50%[1]。随着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的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竹;王兵;王勇强;曹书华;;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2 王晓芝;吕长俊;高福全;李笑宏;郝东;宁方玉;;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01期
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06)[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朱吉祥;高建国;姜利军;朱瑞武;吉化春;;无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监护室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4期
2 孟苗苗;刘恩顺;;中西医治疗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J];中医学报;2012年03期
3 蔡闯;徐军;钟南山;;内皮素-1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4 谢辉;赵晓纯;张晓璇;;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合并ARDS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年35期
5 蒋丽华;;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急性肺损伤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年08期
6 龙文英;;密闭式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年14期
7 丁月梅;李秋根;;早期静脉注射特布他林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8 葛志华;韩旭东;黄晓英;张素燕;王亚东;任轲;孙维维;宋建华;;机械通气抢救甲型H1N1流感相关性ARDS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9 石磊;陈文福;蓝飞燕;谢宏辉;陆卫忠;;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机[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2期
10 杨扬;张静;陈艳琴;李有才;高微微;;4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湘友;于朝霞;陈淑萍;;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ARDS的效果比较[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广峰;PBEF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雷;西地那非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苏燕娟;凉膈散加减干预实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孟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的效果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吴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朱滨;血清SP-A和S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急性肺损伤(ALI)诊断价值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艳丽;机械通气辅以加味凉膈散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骆晓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8 石森林;P16,Ki67在诊断高低级别CIN中的作用及与hrHPV感染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许玉娥;2004年-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及死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刘颖;3%氯化钠辅助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时对外周脏器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丽敏;史珍英;季罡;徐卓明;郑景浩;张海波;徐志伟;刘锦纷;;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06期
2 王晓芝;;通气机相关性损伤及保护性肺通气策略[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4期
3 徐永乐;张伟睦;周付;陈以明;程添长;;适应性支持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通气策略中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12期
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刘又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4期
6 许红阳,杨毅,周韶霞,孙辉明,陈永铭;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伟;陈友明;苏美仙;;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现状概述[J];临床急诊杂志;2005年02期
2 黄建芬;张丹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开放策略的应用与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8期
3 凌琳;温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7年03期
4 纪强;韩礼纲;王青山;;机械通气在急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中的治疗[J];河北医学;2008年03期
5 薛关生;王松林;王红曼;;应用BiPAP呼吸机有创通气治疗ARDS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02期
6 覃纲;韦柳青;姜福富;;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滴入在ARDS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09年10期
7 罗婉琳;张卫星;;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年03期
8 詹毓彦;王金栋;田玉良;籍振国;;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策略[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年09期
9 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直立位机械通气可行性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05期
10 陈建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士芳;吴大玮;李盛梅;陈晓梅;李琛;翟茜;杜斌峰;李远;张建宁;;从尸体肺组织病理特点讨论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承耀中;孙莉;;急性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韩丽丽;张永利;周峻峰;万献尧;;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荣;王云徽;吴海鹰;张玮;钱传云;;急性肺损伤中开放肺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俭新;张茂;巴立;刘志海;徐善祥;干建新;徐少文;;超声对机械通气多发伤患者肺不张/实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俞康龙;杨兴易;景炳文;;机械通气抢救重度哮喘的临床检验[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罗显荣;叶小群;王琳;伍伟玲;张晓华;;机械通气对慢阻肺呼衰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崔巍;;机械通气中的肺保护策略[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韦晓君;;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吸痰深度的探讨[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闻胜兰;熊艳;袁月华;吴晓虹;;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后机械通气的管理[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教授 朱光发;机械通气策略之争[N];健康报;2010年
2 朱惠莉;增加老年人呼吸衰竭通气量相关要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李仁丰;一氧化氮可治重症非典[N];健康报;2003年
4 胥晓琦;危重型哮喘是猝死的重要诱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哮喘持续状态的应急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呼吸衰竭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罗学宏;肺炎病因多切勿乱入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余志平;欧洲呼吸学会年会关注3大热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宋国维;PS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渐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记者 钱海红;对付急性呼吸窘迫良策找到[N];健康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隆云;目标指导个体化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2 郭琳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疗效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姜辉;Smartcare等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秦鑫;汽化吸入全氟化碳对行机械通气肺损伤小猪肺外脏器的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王月兰;MAPK家族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杨丽丽;实验性高碳酸血症对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阎锡新;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8 龚永生;Apelin在肺动脉高压和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张新日;机械通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美堂;肝素抑制p38MAPK和NF-κB活化治疗ALI/ARDS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刚;无创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2 卓惠长;老年大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沙丁胺醇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3 刘洋;水通道蛋白-5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姜宏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核因子-κB在实验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胡国栋;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潘亮;肺复张手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7 张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在实验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防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龚裕强;茶多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9 骆晓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鲍军明;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新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8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