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21-02-08 16:5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100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8、S100β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100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水平。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20(03)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MP-8、S100β蛋白及Hcy水平比较
2.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MMP-2、MMP-9水平的影响[J]. 尹楠,陈华,段瑞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12)
[2]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 王献胜,王伟,刘凤兰,孟立,张丙寅,侯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3)
[3]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疗效[J]. 胡岩芳,王建民,刘科,李爽. 中国临床研究. 2018(03)
[4]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中Drp1及Mfn2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J]. 陈婷,李雪,罗凡,林占东,郭瑞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03)
[5]恩必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陆云南,许红,冯志强,马涛,何培成,吴双双,华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33)
[6]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赵平平,刘倩倩,杨兰,王军英,张云书,王坤,张莉,段毅. 河北医药. 2017(19)
[7]脑血疏口服液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IL-6,IL-1β,MMP-9的影响[J]. 郭清保,谢曼丽,杨彦龙,马涛,李立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1)
[8]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早期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J]. 姚涛,胡丹,湛彦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02)
本文编号:3024237
【文章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20(03)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MP-8、S100β蛋白及Hcy水平比较
2.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MMP-2、MMP-9水平的影响[J]. 尹楠,陈华,段瑞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12)
[2]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 王献胜,王伟,刘凤兰,孟立,张丙寅,侯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3)
[3]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疗效[J]. 胡岩芳,王建民,刘科,李爽. 中国临床研究. 2018(03)
[4]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中Drp1及Mfn2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J]. 陈婷,李雪,罗凡,林占东,郭瑞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03)
[5]恩必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陆云南,许红,冯志强,马涛,何培成,吴双双,华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33)
[6]丁苯酞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赵平平,刘倩倩,杨兰,王军英,张云书,王坤,张莉,段毅. 河北医药. 2017(19)
[7]脑血疏口服液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IL-6,IL-1β,MMP-9的影响[J]. 郭清保,谢曼丽,杨彦龙,马涛,李立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1)
[8]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早期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J]. 姚涛,胡丹,湛彦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02)
本文编号:302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0242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