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1例
发布时间:2021-03-11 06:28
<正>病例男,57岁,主因"咳嗽、咳痰1 w,胸闷、胸痛26 h。"于2020年2月19日入院。患者于2月12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粘痰,伴气短、乏力。2月18日17∶00左右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呈压榨感,呼吸急促,伴大汗淋漓,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2月19日10∶00就诊于武汉某医院门诊,测量血压88/56 mm Hg,心率114次/min,指脉氧饱和度为70%。胸部CT示(图1):双肺可见多处片
【文章来源】:西南国防医药. 2020,3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治疗后心电图影像
讨论临床队列研究显示,在COVID-19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7.2%,高达40%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一项纳入72 3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中,病死率高达10.5%[4]。COVID-19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心肌损伤,这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COVID-19患者很难存活下来。黄从新团队发现,在确诊COVID-19的患者中,出现心肌损伤占19.7%,死亡率高达51.2%[5],推测与炎症反应损伤,机体氧耗增加与缺氧状态间的矛盾,血流改变诱发不稳定斑块破裂等多重因素相关,且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图3 治疗后胸部CT影像
图1 发病时胸部CT影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应当遵循"就近治疗、安全防护、溶栓优先、定点转运、远程会诊"五个原则[6]。该患者就诊时STEMI诊断明确,距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约26 h,已超过12 h的最佳再灌注时间窗,同时就诊时患者血压偏低、氧饱和度偏低处于循环、呼吸衰竭状态,无急诊进行再灌注(PCI或溶栓)治疗适应证,该患者为疫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应收治到具有隔离条件的病房保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后择期行PCI或CABG治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和路径的中国专家共识(第1版)[J]. 卜军,陈茂,程晓曙,董一飞,方唯一,葛均波,龚艳君,何奔,黄岚,霍勇,贾绍斌,蒋峻,李悦,李昭,梁春,刘学波,刘震宇,马翔,马依彤,钱菊英,沈成兴,沈涤非,沈雳,石瑞正,苏晞,孙英贤,唐熠达,王建安,吴岳,向定成,徐通达,徐亚伟,杨跃进,曾和松,张澄,张国刚,张瑞岩,张书宁,张运,张钲,郑博,周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本文编号:3076022
【文章来源】:西南国防医药. 2020,3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治疗后心电图影像
讨论临床队列研究显示,在COVID-19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7.2%,高达40%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一项纳入72 3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中,病死率高达10.5%[4]。COVID-19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心肌损伤,这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COVID-19患者很难存活下来。黄从新团队发现,在确诊COVID-19的患者中,出现心肌损伤占19.7%,死亡率高达51.2%[5],推测与炎症反应损伤,机体氧耗增加与缺氧状态间的矛盾,血流改变诱发不稳定斑块破裂等多重因素相关,且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图3 治疗后胸部CT影像
图1 发病时胸部CT影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应当遵循"就近治疗、安全防护、溶栓优先、定点转运、远程会诊"五个原则[6]。该患者就诊时STEMI诊断明确,距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约26 h,已超过12 h的最佳再灌注时间窗,同时就诊时患者血压偏低、氧饱和度偏低处于循环、呼吸衰竭状态,无急诊进行再灌注(PCI或溶栓)治疗适应证,该患者为疫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应收治到具有隔离条件的病房保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后择期行PCI或CABG治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和路径的中国专家共识(第1版)[J]. 卜军,陈茂,程晓曙,董一飞,方唯一,葛均波,龚艳君,何奔,黄岚,霍勇,贾绍斌,蒋峻,李悦,李昭,梁春,刘学波,刘震宇,马翔,马依彤,钱菊英,沈成兴,沈涤非,沈雳,石瑞正,苏晞,孙英贤,唐熠达,王建安,吴岳,向定成,徐通达,徐亚伟,杨跃进,曾和松,张澄,张国刚,张瑞岩,张书宁,张运,张钲,郑博,周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本文编号:3076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0760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