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AMI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为了研究AMI的分布特征,流行规律以及临床特点等情况,国内外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关AMI流行病方面的研究。本文就目前有关AMI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研究进展 危险因素 女性患者 流行规律 社会老龄化 饮食习惯 死亡率
【分类号】:R542.22
【正文快照】: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AMI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为了研究AMI的分布特征,流行规律以及临床特点等情况,国内外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清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2 陈红英;常学伟;夏艳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1年01期
3 郑心田;李广平;;1961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4期
4 李静;华琦;谭静;李东宝;刘志;李博宇;范振兴;邵强;;卒中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10期
5 胡善联,龚向光;中国急性心肌梗塞的疾病经济负担[J];中国卫生经济;2003年05期
6 梁文生;姜德谦;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年02期
7 陈连娣;;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0期
8 郑昕;李建军;杨跃进;陈纪林;袁晋青;陈纪春;吴永健;秦学文;郭远林;高展;华倚虹;慕朝伟;高润霖;;近15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演变趋势[J];中国循环杂志;2010年06期
9 吕光;雷建华;曹秀云;;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8期
10 朱少辉;伍彩英;梁健群;陈水意;;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清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2 胡冬根;;某社区532例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2年07期
3 严文英;王燕妮;;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陈淑华;关采平;李莹;邢陈雪;;海洋石油某基地25岁以上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调查[J];临床医学;2009年03期
5 高明峰;;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26例相关因素分析[J];工企医刊;2010年06期
6 周尚成 ,万崇华 ,蔡乐;疾病负担研究现状及问题[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年04期
7 骆金伟;;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药物的使用与性别差异的关系[J];海峡药学;2011年11期
8 李叶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用药[J];吉林医学;2009年17期
9 杨宏宇;;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4期
10 赵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磊;张敏州;郭力恒;张军;招煦杰;;“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研究方案[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鹏;湖南浏阳农村慢性病疾病负担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东;根霉纤溶酶发酵过程优化及其溶栓作用的试验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军;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复旦大学;2005年
4 舒s
本文编号:316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1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