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心室复极离散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5-10 18:01
  目的:评价接受直接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QT间期、QT离散(QTd)和TpTe间期的变化,以及上述指标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之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科CCU病房住院治疗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PCI)植入术的10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自入院起均接受至少1周的心电监护。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患者46例(年龄69.28±11.97岁)作为病例组,其中前壁心肌梗死21例,下壁和/或侧壁心肌梗死患者25例。另有56例患者(年龄59.06±7.49岁)心电监护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7例,下壁和/或侧壁心肌梗死患者29例。根据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侧壁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专家共识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和2009年AHA/ACCF/HRS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的ST段抬高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2 心肌梗死的定位
        1.2.3 排除标准
    1.3 仪器和心电图测量
        1.3.1 心电图描记
        1.3.2 心电图测量
    1.4 其他测量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患者临床资料
    2.2 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心电图各指标比较
    2.3 室性心律失常(VT+VF)与TpTe间期的关系
    2.4 不同梗死部位24小时内心电图各指标比较
    2.5 同组患者PCI前后复极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心电图复极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3.2 PCI治疗前后心电图复极指标变化
    3.3 不同梗死部位心电图复极指标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波电交替的研究进展[J]. 任莉娜,齐国先.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01)
[2]QT离散度的临床研究进展[J]. 姜晓霞,张万江.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02)
[3]T波峰末间期电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J]. 卢喜烈,汪剑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06)
[4]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意义[J].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04)
[5]QT间期的规范化测量及意义[J]. 浦介麟,冉玉琴.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04)
[6]QT间期与离子通道[J]. 张萍.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04)
[7]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及临床应用[J]. 程宏勇,张钲.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03)
[8]JTp间期及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 潘海燕,顾勇,朱健华,王无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03)
[9]急性心肌梗塞后QT、J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 程静,濮蓉晖,田锦玲.  农垦医学. 2004(05)
[10]T波电交替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 白融,王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07)



本文编号:3179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179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