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07-02 08:06
研究背景肝衰竭(liverfailure)是指在多种因素单独或者共同作用下,导致肝脏结构、功能严重损伤,继之出现合成、代谢、解毒等严重的功能障碍,临床常表现为出血、感染、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肝衰竭发生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免疫损伤-缺血缺氧-内毒素血症”被认为在肝衰竭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传统意义上,肝脏被认为是一个参与代谢、营养、解毒的场所,目前研究发现,肝脏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器官,其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有: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肝星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肝脏2型天然淋巴样细胞、粘膜相关恒定T细胞等。同时,肝脏具有特殊的供血系统,肝动脉提供约25%的入肝血流量,门静脉提供约75%入肝血流量,而门静脉收集的来自胃肠道的血液经过肝窦与肝脏免疫细胞接触,使肝脏会不断受到一系列具有炎症潜能的饮食和共生细菌及其产物的攻击。正常情况下,这些来自内脏的抗原分子产生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衰老坏死细胞产生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李爽,刘静,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9)
[2]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中TIM-3的表达及意义[J]. 高梦丹,覃岭,孙坚萍,李康,李昂,娄金丽,张永宏,赵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9)
[3]李氏人工肝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J]. 徐小微,谢中阳.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09)
[4]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闫宏,杨书艳,贾彩虹.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4)
[5]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秦华,魏丽. 临床荟萃. 2019(07)
[6]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Severe Liver Diseas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02)
[7]血源紧张条件下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 张秀灵,段志文,杨瑞东,张晓敏,杨莉,杨海秋,李武.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02)
[8]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救治印楝素致急性肝衰竭1例[J]. 姚元团,胡杰,苏德,高飞,傅小云. 重庆医学. 2019(12)
[9]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J]. 农村立,郭堑,韦秋芳,黄金丽,彭雪寒. 重庆医学. 2019(04)
[10]不同吸附剂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中的临床研究[J]. 闫国胜,李丽丽,姜少利,孟松,吴晨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01)
硕士论文
[1]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HepaCure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研究[D]. 冯宇晴.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疗效分析[D]. 欧阳瑞春.山东大学 2016
[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D]. 王银银.浙江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60090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李爽,刘静,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9)
[2]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中TIM-3的表达及意义[J]. 高梦丹,覃岭,孙坚萍,李康,李昂,娄金丽,张永宏,赵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9)
[3]李氏人工肝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J]. 徐小微,谢中阳.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09)
[4]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闫宏,杨书艳,贾彩虹.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4)
[5]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秦华,魏丽. 临床荟萃. 2019(07)
[6]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Severe Liver Diseas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02)
[7]血源紧张条件下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 张秀灵,段志文,杨瑞东,张晓敏,杨莉,杨海秋,李武.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02)
[8]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救治印楝素致急性肝衰竭1例[J]. 姚元团,胡杰,苏德,高飞,傅小云. 重庆医学. 2019(12)
[9]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J]. 农村立,郭堑,韦秋芳,黄金丽,彭雪寒. 重庆医学. 2019(04)
[10]不同吸附剂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中的临床研究[J]. 闫国胜,李丽丽,姜少利,孟松,吴晨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01)
硕士论文
[1]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HepaCure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研究[D]. 冯宇晴.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疗效分析[D]. 欧阳瑞春.山东大学 2016
[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D]. 王银银.浙江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60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2600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