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心肺复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2 03:26
目的评价经腹心肺复苏法与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为临床运用腹部心肺复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全面检索经腹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提取数据并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经抢救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复苏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PCO2)、平均动脉压(MA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共纳入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累计受试者1 117例。与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相比,经腹部心肺复苏法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RR=0.77,95%CI:0.70~0.84)。其中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的RR值为0.69(95%CI:0.61~0.79),插入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法的RR值为0.84(95%CI:0.75~0.95)。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还可增加患者肺潮气量(SMD=14.29,95%CI=10.61~17.97),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PCO2...
【文章来源】: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6(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它次要结局指标的比较
将死亡率结局指标总体合并效应量,运用逐一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即每次排除一个研究,对剩余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结局稳定性。结果显示:效应量未发生质的变化,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定性较好。见图4。(五)发表偏倚评价
CA是最危险的临床急症之一,会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目前胸外按压是抢救CA患者的关键步骤,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能使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得到提高。目前,大部分医院在进行CPR时,主要采取传统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随着实验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经腹心肺复苏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1)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及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CA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77,95%CI=0.7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通过增加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肺通气量,提高成功复苏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机体复苏后的有氧代谢。再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与传统CPR相比,虽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改善甚至降低,但减少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心肺复苏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董颖,刘颖琪,杜娟,姜素文,福嘉欣. 天津护理. 2017(06)
[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 李海山,季流,王菁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 (08)
[3]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辅助标准心肺复苏的影像解剖研究[J]. 钟涛,张旻海,菅洪健,武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06)
[4]腹部提压装置在83例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钟伟钦,李亚明,邓铃芝. 内科. 2015(04)
[5]腹部提压法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影响的观察[J]. 王立祥,李秀满,郭成成,雷志礼,孙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03)
[6]标准心肺复苏术与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在院前猝死救治中的应用比较[J]. 安庆斌,万润琴.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03)
[7]腹部提压对合并胸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应观察[J]. 王立祥,郑静晨,梁立武,孙鲲,刘亚华,马立芝,窦微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11)
本文编号:3316793
【文章来源】: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6(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它次要结局指标的比较
将死亡率结局指标总体合并效应量,运用逐一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即每次排除一个研究,对剩余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结局稳定性。结果显示:效应量未发生质的变化,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定性较好。见图4。(五)发表偏倚评价
CA是最危险的临床急症之一,会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目前胸外按压是抢救CA患者的关键步骤,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能使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得到提高。目前,大部分医院在进行CPR时,主要采取传统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随着实验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经腹心肺复苏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1)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及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CA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术,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77,95%CI=0.7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通过增加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肺通气量,提高成功复苏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机体复苏后的有氧代谢。再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与传统CPR相比,虽平均动脉压没有明显改善甚至降低,但减少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心肺复苏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董颖,刘颖琪,杜娟,姜素文,福嘉欣. 天津护理. 2017(06)
[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 李海山,季流,王菁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 (08)
[3]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辅助标准心肺复苏的影像解剖研究[J]. 钟涛,张旻海,菅洪健,武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06)
[4]腹部提压装置在83例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钟伟钦,李亚明,邓铃芝. 内科. 2015(04)
[5]腹部提压法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影响的观察[J]. 王立祥,李秀满,郭成成,雷志礼,孙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03)
[6]标准心肺复苏术与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在院前猝死救治中的应用比较[J]. 安庆斌,万润琴.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03)
[7]腹部提压对合并胸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应观察[J]. 王立祥,郑静晨,梁立武,孙鲲,刘亚华,马立芝,窦微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11)
本文编号:3316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3167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