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半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29 14:13
  目的观察半量血浆置换(L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ACLF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组、PE+DPMAS组和LPE+DPMAS组,每组43例。PE组给予单纯PE治疗,PE+DPMAS组给予全量PE(2 500~3 000 ml)联合DPMAS治疗,LPE+DPMAS组给予半量PE(1 200~1 500 ml)联合DPMAS治疗,治疗7 d,分析各组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功能变化,并评价短期疗效。结果 3组均无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E+DPMAS组、LPE+DPMAS组高于PE组(χ2/P=7.527/0.000);治疗后PE+DPMAS组、LPE+DPMAS组IL-10、TGF-β高于PE组(F/P=18.241/0.000、41.535/0.000),IL-6、TNF-α、CRP低于PE组(F/P=39.267/0.000、64.026/0.000、58.570/0... 

【文章来源】:疑难病杂志. 2020,19(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疗效评价标准[5]:
        1.4.2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1.4.3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
        1.4.4 肝功能指标检测:
        1.4.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3组短期疗效比较
    2.2 3组炎性因子比较
    2.3 3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4 3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秦华,魏丽.  临床荟萃. 2019(07)
[2]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J]. 刘春涛,武瑞,俞海燕,刘寿荣,傅晓晴.  浙江医学. 2019(02)
[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J]. 更藏尖措,汪祖兰,于国英.  山东医药. 2018(25)
[4]降钙素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意义[J]. 谭立明,蒙仪妹,隆婷婷,管晓琳,吴思凡,郑葳,付慧颖,王巧花,吴洋,曾婷婷,田永建,余建林,陈娟娟,李华,曹莉萍,徐慧.  实用医学杂志. 2018(03)
[5]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 谢能文,涂慧敏,何金秋,熊墨龙.  实用临床医学. 2018(02)
[6]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调节治疗研究进展[J]. 罗森,孟忠吉,龚作炯.  疑难病杂志. 2018(01)
[7]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及诊断:新认识及启示[J]. 谭文婷,邓国宏.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09)
[8]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唐娟,邓薇,唐静,周利民.  疑难病杂志. 2017(09)
[9]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浆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 张慧,肖蕾,许敏,马世武.  广东医学. 2017(13)
[10]动态检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病人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J]. 刘政芳,黄伟,李芹.  安徽医药. 2017(02)



本文编号:3556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556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