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阻断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10 18:3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阻断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sis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RPM组),每组3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CLP组每天间隔12小时给予安慰剂2mg/Kg。RPM组在术前半小时予雷帕霉素2mg/Kg,后每天间隔12小时给予雷帕霉素2mg/Kg;造模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120小时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CK-MB含量;心室腔插管测定大鼠不同时间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留取心脏组织,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TNF-α、IL-6、IL-10浓度;采用酶促反应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表达的变化。结果:1、三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病理比较,Sham组心肌结构正常,CLP组出现明显的心肌组织...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心率变化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收缩压变化
3.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变化
3.4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 )(绝对值)变化
3.5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cTnI浓度的变化
3.6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CK-MB浓度的变化
3.7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
3.8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IL-6浓度的变化
3.9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IL-10浓度的变化
3.10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GSH-Px活性的变化
3.1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SOD活性的变化
3.1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MDA含量的变化
3.1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心肌观察HE染色
3.14 对照组、脓毒症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分别以 6h,12h,24h,72h120h 作为时间节点,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mTOR,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2899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心率变化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收缩压变化
3.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变化
3.4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 )(绝对值)变化
3.5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cTnI浓度的变化
3.6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CK-MB浓度的变化
3.7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
3.8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IL-6浓度的变化
3.9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IL-10浓度的变化
3.10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GSH-Px活性的变化
3.1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SOD活性的变化
3.1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清MDA含量的变化
3.1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心肌观察HE染色
3.14 对照组、脓毒症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分别以 6h,12h,24h,72h120h 作为时间节点,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mTOR,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2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40328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