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21:05

  本文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事故频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难也时常发生。四肢开放性损伤日趋增多,而且常常因为巨大的暴力导致皮肤及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外露。创面经常被严重的污染,虽然经过彻底清创及积极抗感染等治疗,但创面感染仍然经常发生,甚至因为严重的感染无法有效地控制而被迫进行截肢,给患者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以来,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以超级细菌为代表的耐药菌:同时,也因为严重创伤导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或者血管损伤等使创面局部的血液循环差,静脉使用抗生素有时候很难在创面局部形成有效的杀菌浓度。开放性创伤彻底清创是控制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清创后创面的临时覆盖,残留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以及如何有效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最终覆盖创面等多个环节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为严重创面的治疗提出了挑战。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由Fleischmann博士在1992年首创并用于开放性损伤的治疗,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开放性创伤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应用在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不适合一期清创皮瓣转移覆盖的情况。许多研究发现VSD可以有效促进伤口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供,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和抑制细菌繁殖等。但是在运用VSD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引流管堵塞,分泌物增多及感染加重等问题。一旦出现明显的感染,VSD装置必须尽快拆除或者更换,这样会明显的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以及增加医疗费用等。随着VSD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有自带冲洗管道的VSD装置,可以通过冲洗管道注入不同的冲洗液如生理盐水或庆大霉素溶液等,冲洗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稀释分泌物,减少引流管堵塞的作用。但是生理盐水没有抗菌作用,尽管庆大霉素溶液有一定抗菌性,可是局部运用抗菌作用有限而且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臭氧及臭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和高效的非特异性杀菌作用,已经被广泛用于口腔炎症,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等多种感染性疾病。臭氧及臭氧水作为一种强氧化剂,不仅可以对创面进行迅速的杀菌,而且研究表明还可以促进创面愈合。臭氧及臭氧水杀菌还不具有细菌耐药的优点,而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正是目前所有抗生素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创面感染主要是因为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结合我科多年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及近年来文献报道总结出目前创面主要的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大肠杆菌、MRSA、白色念珠菌等,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这些细菌在体外的条件下臭氧水对其杀菌效率尚缺乏统一的报道,所以设计臭氧水对这几种细菌的体外杀菌实验来初步判体外条件下臭氧水杀菌效率及浓度选择,为下一步VSD联合臭氧水治疗感染创面的动物实验中臭氧水浓度选择提供参考。 另外,我们假设联合VSD和臭氧水的优点可能在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上会产生更好的结果。感染性创面可能通过VSD冲洗管注入一定浓度的臭氧水能更为有效的杀菌和更为快速的恢复,因此,我们设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动物模型来验证。 本实验研究主要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臭氧水对感染创面常见细菌灭菌效果的实验观察,第二部分为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不同浓度臭氧水对感染创面常见细菌的灭菌实验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对感染创面常见细菌的灭菌效果。 方法:制取1mg/L、5mg/L、10mg/L三种不同浓度的臭氧水,选择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对感染性创面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MRSA进行杀菌实验,计算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这7种细菌的杀菌率。 结果:浓度为1mg/L臭氧水对本实验7种细菌杀菌率均可达95.5%;浓度为5mg/L臭氧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四种细菌杀菌率均大于99.9%,而对MRSA、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杀菌率均为100%;浓度为10mg/L臭氧水对本实验的7种细菌杀菌率均为100%。 结论:体外实验表明5mg/L及以上浓度的臭氧水可以有效杀灭感染创面常见的细菌。 第二部分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臭氧水治疗感染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及相关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A组:VSD联合5mg/L臭氧水冲洗组,B组: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C组: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D组: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组,E组:常规换药组。实验前24hWistar大鼠背部剃毛,然后用质量百分比为6%的硫化钠在大鼠脊背侧脱毛备皮,术前8h禁止食物和水。麻醉后Wistar大鼠背部消毒铺无菌巾,制备3cm×2cm皮肤缺损创面深达肌层,常规压迫止血后涂抹已制备好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并用敷料覆盖。动物造模后常规喂养,48h后观察成功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立即行病灶清除及压迫止血,安置VSD装置贴膜并检验无漏气。术后各冲洗组负压持续引流并经冲洗管分别注入5、10mg/L臭氧水、庆大霉素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1次/12h,常规换药组换药1次/d,共5d。每组麻醉后、造模48h后及治疗5d时行白细胞总数检测,局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测定。治疗5d局部组织行HE染色观察炎性反应。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Chicago, Illinois)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组、常规换药组的白细胞总数、TNF-α及EGF含量在麻醉后、造模48h后及治疗5d时比较采用重复测量General Linear Model中的Repeated Measures进行分析,治疗5d时各组白细胞总数、TNF-α、EGF含量比较采用Compare Means中的One-Way ANOVA进行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动物造模成功后及治疗5d时各组创面的外观 40只Wistar大鼠均造模成功,无动物死亡。造模48h后创面及敷料见大量绿色分泌物,局部红肿触之易出血。治疗5d时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以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疗效最好。 2.各组不同时间点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各组白细胞总数在麻醉后、造模48h后及治疗5d时的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8h后各组白细胞总数均升高,经治疗降低。治疗5d时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VSD联合生理盐冲洗组、常规换药组;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白细胞总数低于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SD联合5mg/L臭氧水冲洗组与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各组不同时间点TNF-α及EGF含量的表达 各组TNF-α表达在麻醉后、造模48h后及治疗5d时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8h后各组TNF-α均升高,经治疗降低。治疗5d时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TNF-α表达明显低于VSD联合生理盐冲洗组、常规换药组;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TNF-α表达明显低于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联合5mg/L臭氧水冲洗组与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最低(P0.05)。 各组EGF表达在麻醉后、造模48h后及治疗5d时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8h后及治疗5d时各组EGF明显升高。治疗5d时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EGF表达明显高于VSD联合生理盐冲洗组、常规换药组;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EGF表达明显高于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联合5mg/L臭氧水冲洗组与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最高(P0.05)。 4.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治疗5d时各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VSD联合5mg/L臭氧水冲洗组见部分炎性反应细胞浸润,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组见少量的炎性反应细胞侵润,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组见较多炎性反应细胞侵润,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组和常规换药组见大量的炎性反应细胞浸润。 结论:与常规换药及VSD联合庆大霉素溶液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相比,VSD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更能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和上调EGF,抑制TNF-α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臭氧 引流术 软组织感染 杀菌 肿瘤坏死因子α 表皮生长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41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6
  • 前言16-20
  • 第一部分 不同浓度臭氧水对感染创面常见细菌的灭菌实验20-27
  • 一、材料与方法20-23
  • 二、结果23-25
  • 三、讨论25-26
  • 四、结论26-27
  • 第二部分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27-45
  • 一、材料与方法27-32
  • 二、结果32-40
  • 三、讨论40-44
  • 四、结论44-45
  • 全文总结45-46
  • 参考文献46-51
  • 综述51-62
  • 参考文献57-62
  • 缩略词表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嘉第;;污染创面和感染创面作转移皮瓣修复18例[J];宁夏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2 蔡珍福;轴型皮瓣肌皮瓣治疗感染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1年01期

3 蔡立民,叶伟洪,陈硕敏,黄中强,骆家伟;创面灵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4 路秋娣,王梅;He-Ne激光并TDP照射治疗感染创面疗效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5 张金梅,张琦,刘鸿兰,王世荣,李恒;3种不同药物治疗浅Ⅱ度烧伤感染创面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年20期

6 高新明 ,张海蛟 ,张宪 ,张长雄;术尔泰在肉芽感染创面围术期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8期

7 陈兴华;内外结合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感染创面3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9期

8 李景峰;刘亦军;季晓石;霍岩;;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感染性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9 蔡根灵;王火良;;胰岛素外敷治愈皮肤感染创面1O例[J];人民军医;1990年08期

10 田心义;;九华膏治疗骨伤科感染创面119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晖;徐燕平;姜涛;朱险峰;;牙科水系统中臭氧水浓度实时监控装置[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黄令一;伍丽霞;熊艳群;曹扬;;银离子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何为虎;汪涛;;表皮生长因子在治疗吸入性损伤中的疗效观察[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青;李春阳;;银屑病患者血中转化生长因于-β1及表皮生长因子的测定[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谭广;朱峰;王忠裕;;表皮生长因子对肠吻合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6 吴会超;赵逵;;胃泌素对胃癌细胞株MKN45合成分泌EGF的影响[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菁;朱建幸;孙建华;;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脑发育关系的研究[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吴加国;姒健敏;曹倩;吕文;王进;吕炳建;戴宁;;表皮生长因子对SD大鼠萎缩性胃炎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宁;程晓翔;张宗鹏;张振伦;;表皮生长因子眼药水 大鼠一个月毒性试验[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张烁;吕宾;俞蕾敏;吴伟峰;孟立娜;姒健敏;陈方明;;非甾体抗炎药对大鼠小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昆;表皮生长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曾繁玉 魏妍平;表皮生长因子研究获突破[N];健康报;2004年

3 杨昆;表皮生长因子——修复健康与美丽[N];经济参考报;2002年

4 杨昆;神奇的表皮生长因子[N];山东科技报;2002年

5 李林;用臭氧仪治疗感染创面[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周忠礼 潘丽华;紫血散治疗外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研究[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刘睿;脾胃虚弱不妨鼓漱叩齿[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9 杨金福 刘培仁;MEBO治疗婴幼儿烧伤分析[N];健康报;2006年

10 唐珍;老人多鼓腮有助消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琴;抑制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汉晋;核转录因子κB激活是表皮生长因子途径促ER阴性乳腺癌增殖的关键步骤[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周雯;羊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的分离、纯化对胃肠黏膜炎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寿宇;中药五谷虫对感染创面抗菌作用的临床与分子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5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陆兵;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制剂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7 李宗玉;臭氧水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刘义辉;神经节苷脂GD1a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信号转导的增强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高霄飞;表皮生长因子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调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冯红云;EGF、TGF-α、HRG对中耳粘膜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及在慢性中耳炎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安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黄华军;臭氧水对感染性创面抗炎修复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姜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应用臭氧水可行性的材料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乔彩云;臭氧水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及其杀菌效果的研究与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清;尿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对紫癫性肾炎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D];青岛大学;2005年

6 杨郁;PI3K/Akt-PAK1信号通路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乳腺癌细胞迁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韩雪冰;HCG调节先天性尿道下裂小鼠阴茎皮肤EGF含量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炼炼;表皮生长因子EGF与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相关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卞英伟;表皮生长因子对豚鼠慢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10 郑莉萍;原癌基因c-erbB2在表皮生长因子调控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作用[D];江西医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42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