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高压电烧伤大鼠血清TPO、M-CSF的变化及乌司他

发布时间:2017-07-26 06:01

  本文关键词:高压电烧伤大鼠血清TPO、M-CSF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甲基强的松龙的干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烧伤 微循环 血小板生成素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乌司他丁 甲基强的松龙


【摘要】:目的:高压电烧伤是烧伤范畴中的特殊分类,可引起创面局部及全身远隔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及器官的缺氧、缺血,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血细胞流变行为的异常则是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重要变化之一,其中血小板流变行为异常在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高压电烧伤损失血管内皮后,血小板激活、活化,相继发生炎性介质的释放、血液粘度的增加、微血栓的形成等变化,从而影响微循环血液流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及体内主要的炎症性因子,本实验旨在研究高压电烧伤早期大鼠TPO、M-CSF的变化,并通过乌司他丁(UTI)、甲基强的松龙(MP)进行干预,进一步讨论高压电烧伤致血小板流变学异常的相关机制及干预办法。 方法: 1实验动物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编号为1303144)2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即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对照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高压电烧伤乌司他丁(UTI)治疗组(简称:UTI治疗组)及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简称:MP治疗组),每组各60只。每组再分别按观察时间分为电击前15min、电击后5min、电击后1h、2h、4h、8h六个时相组,每个时相10只。 2实验前准备:将大鼠编号、称重,备皮左上肢、右下肢及前胸。将实验药品按所需要浓度配制好备用。 3高压电烧伤模型制作:正确连接实验变压器和调压器电线连接。使用1%戊巴比妥钠于大鼠腹腔注射,药量按40mg/kg给药。大鼠麻醉成功后,将其置于专用电击实验台上,取仰卧位,固定四肢,将两个大小约1cm×1cm的电极片分别固定于大鼠的左上肢(电流入口)及右下肢(电流出口)脱毛区。首先接通电源,调整调压器输出电压至2kV,然后连接闭合线路,使高压电流通过大鼠,持续电击3s。对照组则制作假电伤模型,只固定电极片不通电,其余步骤与电伤组一致。在电击后5min内,UTI治疗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5×104u/kg UTI,MP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250mg/kg MP,电伤组及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标本采集与保存:固定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于实验手术台,给予开胸暴露心脏后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直视心脏下采血6mL,轻轻颠倒数次,静置30min后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转/min离心10min,并留取上清液置于Eppendorf管中,保存于在-70℃条件下。 5指标检测:血清样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四组大鼠六个时相中血清TPO、M-CSF含量。 6实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 1大鼠血清TPO含量变化 电伤组血清TPO含量总体较对照组高(主效应F=140.145,P<0.01),且TPO含量受伤后时间变量影响,各时相组有显著差异(主效应F=7.747,P<0.01),呈趋势为逐渐增高,且伤后5min、1h、2h、4h及8h均高于伤前组(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TPO含量总体低于电伤组(主效应F=47.827,P<0.01),且TPO含量治疗后受时间变量影响,各时相组有显著差异(主效应F=27.264,P<0.01),伤后5min、1h、2h、4h均高于伤前组(P<0.05),但是伤后8h与伤前无明显差异(P>0.05)。甲强龙治疗组血清TPO含量总体低于电伤组(主效应F=276.764,P<0.01),且TPO含量治疗后受时间变量影响,各时相组有显著差异(主效应F=5.632,P<0.01),但只有治疗组伤后8h低于本组伤前值(P<0.05),伤后5min、1h、2h、4h与伤前无明显差异(P>0.05)。 2大鼠血清M-CSF含量变化 电伤组血清M-CSF含量总体较对照组高(主效应F=23.006,P<0.01),且M-CSF含量受伤后时间变化,各时相组有显著差异(主效应F=3.391,P<0.01),呈增高趋势,且伤后5min、1h、2h高于伤前值(P<0.05),但伤后4h、8h与伤前值无明显差异(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M-CSF含量总体低于电伤组(主效应F=18.947,P<0.01),且M-CSF含量治疗后受时间影响,各时相组有显著差异(主效应F=4.494,P<0.01),治疗组伤后4h低于本组伤前值(P<0.05),其余时相与伤前组无明显差异(P>0.05)。甲强龙治疗组M-CSF含量总体低于电伤组(主效应F=7.182,P<0.01),且M-CSF含量治疗后受时间影响,各时相组有显著差异(主效应F=3.571,P<0.01),治疗组伤后8h低于伤前值(P<0.05),其余各时相与本组伤前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高压电烧伤早期大鼠血清中TPO含量升高,且于伤后8h内呈升高趋势,证明高压电烧伤致血小板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微循环的血液流动。 2高压电烧伤早期大鼠血清中M-CSF含量升高,且于伤后8h内呈升高趋势,证明高压电烧伤后体内炎症反应活跃。 3高压电烧伤UTI、MP治疗组TPO、M-CSF与电伤组比较含量降低,提示UTI、MP治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微循环。
【关键词】:烧伤 微循环 血小板生成素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乌司他丁 甲基强的松龙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4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4
  • 结果14-16
  • 附图16-24
  • 附表24-27
  • 讨论27-31
  • 结论31
  • 参考文献31-36
  • 综述36-46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历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德义;赵桂香;程代薇;付晋凤;李自力;郑庆桂;;烧伤患者血清TPO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贵州医药;2012年06期

2 孙勇;孙曙光;王静;王良喜;毛学飞;邓向东;潘晓峰;吴杭庆;;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损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26期

3 沈小琴;吴秋群;;甲基强的松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ITP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15期

4 张庆富;;烧伤后微血管功能变化及其体液调节[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5 任章霞;杨宁;李凡;杨慧佳;;大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6 杨蕾;修春;王宁生;;冰片对大鼠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1期

7 畅慧君;张其相;卢红;赵建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WF的动态测定及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9期

8 陈晓超;刘洪书;周东霞;张力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8和M-CSF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4期

9 欧阳迎春;罗兴林;邹杰;;血清C反应蛋白、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8年16期

10 张庆富;张景;张海华;;实验高压电烧伤后肝脏微循环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574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574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