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早期再灌注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30 02:10

  本文关键词: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早期再灌注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洋地黄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再灌注 动物模型 洋地黄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摘要】:将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1],在再灌注治疗时代之前的部分动物实验提示在AMI早期使用洋地黄可能增加心肌氧耗量[2]和心律失常[3],因此,不主张早期使用。但并无对AMI再灌注治疗后早期使用洋地黄的研究报道。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技术的发展,AMI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升高,进一步探索在再灌注基础上洋地黄类药物的血液动力学效应、对左室重构的影响以及相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AMI、心力衰竭时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失衡,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升高,迷走神经活性减低,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降低[4]。且AMI后会出现交感神经重构,后者与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密切相关。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HRV[5]和交感神经重构[6],但应谨慎用于急性心力衰竭。 既往研究提示小剂量洋地黄不仅具备强心作用,且具有拟迷走神经作用,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起到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HRV的作用[7]。关于洋地黄类药物对ANS功能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而早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对AMI合并心力衰竭ANS功能状态早期的变化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研究较少。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中文名称西地兰,为速效强心剂,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最常用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在体内水解代谢为地高辛,静脉注射10~30分钟即起效,1~3小时作用达到高峰,可持续作用2~5小时,半衰期为33~36小时。本研究的目的是在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的背景下,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ANS功能的影响。 第一部分小剂量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早期再灌注模型心率变异性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目的]: 评价在AMI合并心力衰竭进行再灌注后早期开始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心律失常、HRV、心肌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方法]: 对11头健康的五指山小型猪(雄性3头,雌性8头,6~8月龄,体重16.94±1.75kg),通过介入技术采用冠状动脉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在缺血预适应后建立AMI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的模型,其中3头小型猪在建模过程中死亡,8头猪顺利完成建模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静脉注射西地兰(0.025mg/kg)加生理盐水20ml(洋地黄组,n=4),另一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照组,n=4)。在缺血预适应前、再灌注前、用药前、用药后2小时、3小时、24小时分别应用HRV分析仪器和软件进行5分钟心电信号的采集,进行HRV时域、频域的分析。术后第2天,洋地黄组给予地高辛片(0.125mg,1/日),并于AMI后1周、4周后分别处死4头动物,进行梗死周边及非梗死区心肌的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GAP)-43阳性神经纤维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1、8头小型猪全部存活至实验终点,在成功建立AMI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模型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生理盐水后,两组均无需要进行心脏电复律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2、再灌注后,两组的SDNN、RMSSD、LFnorm呈下降趋势,LF/HF呈升高趋势。对照组上述指标至用药2h后趋于稳定。 3、用药前至用药后2h,对照组的HFnorm显著下降,用药2h后趋于稳定;洋地黄组HFnorm在用药前至用药后3h无显著变化,且在用药后2h、3h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至用药后24h则下降到对照组的水平。 4、用药前至用药后2h,对照组的LF/HF升高,,用药后2h大于洋地黄组,并趋于稳定;而洋地黄组LF/HF则在用药前至用药后3h无显著变化,且在用药后2h、3h时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至用药后24h则上升到对照组的水平。 5、AMI后4周,洋地黄组GAP-43阳性神经纤维分布较对照组均匀,免疫组化定量分析显示洋地黄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在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使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未观察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增加; 2、在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可通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失衡,改善HRV。 第二部分小剂量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洋地黄类药物对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HRV的影响。 [方法]: 入选32例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PCI治疗且合并心力衰竭的AMI患者,在实施再灌注治疗后随机分为洋地黄组(n=17)和对照组(n=15):洋地黄组患者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根据患者病情,4~6小时后追加西地兰0.1~0.2mg;对照组接受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在用药前、用药后30分钟、用药后3小时、用药后6小时、用药后12小时、用药后24小时应用HRV分析仪器与配套软件记录5分钟心电信号并进行HRV时域、频域指标的分析。 [结果]: 1、再灌注后两组的总体趋势为:SNDD、RMSSD、HFnorm降低,LFnorm、LF/HF升高; 2、洋地黄组用药后30min至用药后3h期间,SDNN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在用药后3h至6h趋于稳定,且大于对照组(P 0.05);在用药后6h下降,至用药后12h、24h下降到对照组水平。 3、RMSSD的变化:两组RMSSD在用药后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 4、洋地黄组的LFnorm在用药后30min至用药后3h明显上升,在用药后3h、6h、12h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 5、洋地黄组的HFnorm在用药后3h显著上升,且在用药后3h、6h、12h、24h时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 6、洋地黄组LF/HF在用药后30min至用药后6h变化不明显,用药6h后有所升高;在用药后3h至24h时,洋地黄组LF/HF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小剂量洋地黄可以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逆转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失衡状态,改善HRV。
【关键词】:洋地黄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再灌注 动物模型 洋地黄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2;R541.6
【目录】:
  • 摘要5-9
  • Abstract9-14
  • 缩略词表14-16
  • 前言16-19
  • 第一部分 小剂量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早期再灌注模型心率变异性和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19-37
  • 一、实验对象、器材与方法19-25
  • 二、结果25-32
  • 三、讨论32-36
  • 四、结论36-37
  • 第二部分 小剂量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37-47
  • 一、资料和方法37-39
  • 二、结果39-45
  • 三、讨论45-46
  • 四、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3
  • 文献综述53-63
  • 参考文献61-63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洁;曹瑛;韩亚娟;罗祥容;谢翠华;李际敏;薛耀明;;泌汗功能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2 谢海辉;张曙;石海燕;陈淼;;利多卡因对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围插管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4期

3 孙瑜婧;曹平良;;血压变异及抗高血压药对血压变异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年02期

4 邓昌明;黄晶;刘地川;杨刚;江永红;朱悫;罗开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1期

5 程中伟;方全;;晕厥诊断和处理指南的解读[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年02期

6 雷迁;周成斌;;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防治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06期

7 林国生,傅雅明;地高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6年04期

8 周维娜;戚平平;孙运波;;咪达唑仑与异丙酚目标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年13期

9 严恒林;沈馨亚;;生长相关蛋白(GAP-43)与神经发育和再生[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3年02期

10 卢金婧;迟鑫姝;易松;;基于复杂度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5期



本文编号:75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75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