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
发布时间:2017-09-01 07:42
本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
【摘要】:目的: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现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 方法:连续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在症状出现12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5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组(n=34)和梗死相关动脉非再通组(n=91)两组。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记录患者发病时间,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病史。同时对入院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明确患者入院时心功能情况。入院后即刻对所有患者采集静脉血,急检血常规、尿常规、生化、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志物、B型钠尿肽。入院第2天空腹采集静脉血,检验血脂、脂蛋白a、空腹血糖,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死亡,心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结果:(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通的发生率为27.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梗死部位、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方面无差别。(2)自发再通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前降支的比率高于非再通组,67.7%vs47.3%,p=0.042。(3)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分别为52.23±6.41%vs49.90±7.36%(p=0.121),但是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肌酐值分别为68.00±17.75μmol/L vs73.00±26.00μmol/L(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存在差异,分别为0.23±0.16mg/Lvs0.30±0.33mg/L(p=0.048)。其余生化指标包括D二聚体、BNP、血脂、空腹血糖、尿素氮、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间并无明显差异。(4)非再通组共出现28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8%,其中死亡5例,心衰16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颤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而自发再通组出现心衰2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 结论:急性心肌心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该类患者常规生化指标并无明显特征,该类患者入院时肌酐水平较低,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临床短期预后较好。
【关键词】:心肌梗死 自发性再通 血清肌酐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引言11
- 1.2 综述11-20
- 1.2.1 发生机制12-13
- 1.2.2 预测因素13-14
- 1.2.3 诊断方法14-15
- 1.2.4 治疗方案15-16
- 1.2.5 预后16-19
- 1.2.6 展望19-20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20-24
- 2.1 病例选择20
- 2.2 基本临床情况20
- 2.3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20-22
- 2.4 检查及生化指标22
- 2.5 住院期间药物治疗22
- 2.6 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22
-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22-24
- 第3章 结果24-28
- 3.1 基本临床情况24-25
- 3.2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25
- 3.3 检查及生化指标25-26
- 3.4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26-28
- 第4章 讨论28-32
- 第6章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37-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慧楠;霍勇;蒋捷;张岩;亢爱春;何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因素分析及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2 熊向晖;黄怡;;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3 熊向晖;;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年01期
4 熊向晖;黄怡;杨天伦;;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770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7708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