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后心率恢复时间对机械通气撤离预测能力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21:34
本文关键词:吸痰后心率恢复时间对机械通气撤离预测能力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吸痰 机械通气 心功能 撤机预测参数 脑钠尿肽 左室射血分数
【摘要】: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吸痰后心率恢复时间对撤机结果的预测能力。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ICU,因各种原因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38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心率,原发疾病、APACHE II评分、手术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当上机原因得到纠正后,逐步降低吸氧浓度(FiO2)到40%,呼吸机支持频率下降到1次/分时,判断患者是否达到自主呼吸试验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吸痰试验(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放式吸痰,吸痰时间lmin,吸痰进管深度约30cm,压力为-150mmHg),记录试验前基础心率、平均动脉压(MBP)、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pH,心率变化(吸痰试验中,心率最高值与试验前心率差值,记为△心率)及心率恢复时间(吸痰试验中,心率从最高值恢复至基础心率的时间,记为心率恢复时间,t心率恢复),抽取静脉血测量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试验结束后进行30min自主呼吸试验,未能通过自主呼吸试验或拔除气管导管后48小时内重新插管或重新开始机械通气(含无创辅助通气)或拔管后48小时内患者死亡判定脱机失败,入脱机失败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48小时后能够自主呼吸,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及行机械通气者判定脱机成功,入脱机成功组。观察对比脱机成功组与脱机失败组间一般情况,分别观察t心率恢复BNP与LVEF间关系,绘制t心率恢复、BNP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t心率恢复、BNP的阈值及对预测撤机能力,比较t心率恢复、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二者预测撤机能力的强弱。 结果 1.本研究中,入组患者138例,成功撤机118例,撤机失败20例,撤机失败率14.49%,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在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基础心率上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吸痰后心率恢复时间及BNP与左室射血分数间关系:t心率恢复BNP与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0,P0.01;r=0.561,P0.01; 3.t心率恢复对撤机的预测作用:吸痰前后,心率变化差值脱机成功组与脱机失败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心率恢复脱机失败组较脱机成功组明显延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心率恢复267.5s时,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85.6%。t心率恢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0.20,95%可信区间为0.895~0.975; 4.BNP对撤机的预测作用:BNP150pg/ml时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76.3%。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0.055,95%可信区间为0.735~0.950; 5.t心率恢复与BNP间比较:对t心率恢复BNP分别描绘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并对二者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吸痰后心率恢复时间与左室射血分数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患者左心功能;其作为一种简单易测、价格低廉的预测脱机指标,可能对机械通气撤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吸痰 机械通气 心功能 撤机预测参数 脑钠尿肽 左室射血分数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59.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9-10
- 前言10-12
- 一、材料与方法12-16
- 1 试验材料12
- 1.1 研究对象12
- 1.2 相关试验设备及材料12
- 2 试验方法12-16
- 2.1 入选标准12-13
- 2.2 排除标准13
- 2.3 一般情况及分组13
- 2.4 监测指标13
- 2.5 试验步骤13-15
- 2.6 统计学方法15-16
- 二、结果16-20
- 三、讨论20-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1-32
- 综述32-49
-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童华诚;郭玉军;李玲;苗晓亮;;B型钠尿肽及N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检验医学;2006年01期
2 刘妍;何立平;;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6年18期
3 张会芝,王攀峰,肖顺贞;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适时吸痰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852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524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