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某康复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2 11:01

  本文关键词:某康复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孤独症 儿童 康复 效果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孤独症是儿童早期神经发育缺陷所致的精神系统疾病。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言语发育障碍、语言沟通能力障碍为典型症状,并伴有刻板行为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现我国孤独症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是儿童精神致残的首要原因。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性突出、数量众多、需要社会特殊帮助的弱势群体。迄今为止世界各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明确理论依据的,对孤独症儿童整体发展均达到理想效果的康复方法,对康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使治疗方法更为系统、完善,使孤独症儿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性别,年龄,陪护人的学历,家庭经济水平,陪护人对病情是否了解,家长康复治疗的信心,家长是否接受孤独症相关知识培训,家长是否参与康复训练,患儿病情轻重,机构康复训练时间,患儿配合训练情况,机构训练之外的康复训练情况可能是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了解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后的康复效果是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资料。通过分析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疗效,推动我国孤独症康复事业的发展,使这些弱势群体的患儿早日生活自理,融入家庭和社会。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某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的141例孤独症儿童,年龄在1~9岁之间,患儿不伴有脑瘫、近视、弱视、癫痫、器质性听力异常等其它疾病,其训练时间为一学年,男性95例,女性46例。由3级以上医院或专科医院具有孤独症诊断资质的医生依据CARS量表进行诊断,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自我行为管理,韩国LPDAC十二阶段训练,蒙台梭利教学法,音乐治疗,认知言语训练,多感官训练及感觉统合训练,体育训练方法,结构化教学,人际关系干预疗法,情绪训练方法等康复方法。应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编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作为评估工具,在感知觉,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七个领域的评分系统分为3个级别:“没有指导或帮助自主完成为通过(P)”;“在指导、帮助或暗示下完成为中间反应(E)”;“不通过(F)”。情绪及行为领域的评分原则采用临床判断,评分分为3个级别:没有(A)、轻度(M)、重度(S)。每个领域评估后,记为P(通过)的项目数(作为特例,情绪和行为评估中,要把A(没有异常行为)和M(行为轻度异常)的项目数之和作为P(通过)的项目数。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同时录入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采用四分位数间距(中位数)方式进行。非正态数据的多组间对比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非正态数据的两组间对比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和情绪行为方面,康复训练后的得分均高于训练前的得分,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孤独症儿童经过阶段性的康复训练后其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社交障碍,情绪及行为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2.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方面,不同性别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认知行为,社交行为,生活自理能力,情绪及行为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细运动方面,城镇和乡村的患儿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其它方面,城镇和乡村的患儿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方面,饮食异常与否的患儿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在生活自理方面,饮食异常与否的患儿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在其他方面,饮食异常与否的患儿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方面,不同病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粗大运动方面,不同病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认知行为方面,不同病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不同病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01);在社交行为方面,不同病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而在精细动作运动、语言沟通以及情绪行为方面,不同病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方面,不同陪护人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认知行为方面,不同陪护人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情绪行为方面,不同陪护人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沟通、社交行为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不同陪护人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方面,陪护人文化程度不同,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粗大运动方面,陪护人文化程度不同,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在认知行为方面,陪护人文化程度不同,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陪护人文化程度不同,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而在精细运动、语言沟通、社交行为与情绪及行为方面,陪护人文化程度不同,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方面,家长接受过孤独症相关培训与否,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粗大运动方面,家长接受过孤独症相关培训与否,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其他方面,家长接受过孤独症相关培训与否,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情绪及行为方面,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情绪行为方面,不同民族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情绪行为方面,是否独生子女对孤独症儿童康复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情绪行为方面,睡眠异常与否的孤独症儿童其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情绪行为方面,训练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不同的孤独症儿童训练前后评分差值之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知觉,粗大、精细运动,语言及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情绪行为方面,家庭对患儿病情是否了解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康复训练后,在精细、粗大运动,感知觉,语言沟通,认知功能,社交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情绪及行为方面,康复效果均有改善。2.性别,城乡差距,饮食,儿童病情程度,不同陪护人,陪护人文化程度,家长是否接受过孤独症相关培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3.年龄、民族、是否独生子女、睡眠、训练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家庭对儿童病情是否了解不影响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
【关键词】:孤独症 儿童 康复 效果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94;R49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6
  • 第1章 绪论16-35
  • 1.1 孤独症16-23
  • 1.2 孤独症的流行病学现状23-24
  • 1.3 孤独症的康复现状24-34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34-35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35-38
  • 2.1 研究对象35
  • 2.2 研究内容35
  • 2.3 研究方法35-37
  • 2.4 质量控制37
  • 2.5 统计学分析37-38
  • 第3章 结果38-54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38-40
  • 3.2 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40
  • 3.3 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40-54
  • 第4章 讨论54-66
  •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54
  • 4.2 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分析54-59
  • 4.3 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59-64
  • 4.4 研究的不足及以后研究的思路64
  • 4.5 建议及对策64-66
  • 第5章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2
  • 附件72-8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81-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海;徐光兴;孙越异;石丽卿;鲁明辉;刘志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11期

2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韩洁;刘月;迪里达尔·帕孜里;热依拉·阿不拉;;综合训练对20例孤独症儿童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09期

3 高艺多;金碧华;;“优势”与“发展”: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14年02期

4 王丽英;张艳梅;任福会;王丽华;;国内孤独症康复服务机构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年11期

5 郭德华;杨广学;;《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年版)》在自闭症研究和康复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10期

6 谭晶晶;高雪屏;苏林雁;;儿童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年02期

7 李晓红;王煜;;家庭文化资本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影响调查——以青岛某自闭症康复学校为调查对象[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段华林;张彬;汤梦平;夏琼;何金华;;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障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04期

9 席彩萍;;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康复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2年02期

10 冀永娟;贺莉娜;吴媛;傅平;匡桂芳;周长虹;;孤独症儿童临床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1078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78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