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F-β、IL-1β、MBP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NGF-β、IL-1β、MBP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IL-1β NGF-β MBP MCCB
【摘要】:目的:1、探讨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白介素-1β(IL-1 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三种蛋白因子的浓度水平变化以及与PANSS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2、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因子NGF-β、IL-1 β和MBP浓度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第一个研究: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46例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蛋白因子白介素-1β (IL-1β)、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生长因子-β (NGF-β)的浓度水平,使用PANSS量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分。第二个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46例(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3个蛋白因子的浓度水平,应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对4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患者组血清中三个蛋白因子浓度与认知功能得分是否有相关性。结果:第一个研究中发现:①三组比较IL-1 β,F=111.8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对照组低于阳性症状组和阴性症状组,并且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IL-1β浓度低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的浓度;三组比较MBP, F=95.1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对照组低于阳性症状组和阴性症状组,并且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MBP浓度低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的浓度。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血清蛋白因子IL-1β、MBP浓度低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61.55±21.08 vs 79.33±25.68)ng/L,(45.95±27.99 vs60.37±29.82)u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而三组比较NGF-β,F=146.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和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低于对照组[(21.25±8.65 vs.44.93±9.77),(18.73±5.95 vs.44.93±9.77)]ng/ml,而NGF-β在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血清蛋白IL-1 β、MBP浓度与对应的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第二个研究中发现:①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因子IL-1 β、MB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NGF-β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血清蛋白IL-1 β浓度与MCCB测验中的空间广度评分呈负相关(r=-0.668,P0.01);血清蛋白MBP浓度与MCCB测验中的符号编码评分呈负相关(r=-0.466,P0.01)。结论:第一个研究: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 β、MB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NGF浓度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发病早期已存在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神经损伤和神经营养的不足,由此提示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治疗是必要的。②进一步将患者组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结果发现: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血清IL-1 β、MBP浓度低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GF-β的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推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病理学机制。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血清蛋白IL-1 β、MBP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推测患者阴性症状的持续可能与患者神经的炎性状态和神经损伤有相关性。第二个研究:①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血清IL-1 β、MB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NGF-β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血清蛋白IL-1β浓度与MCCB测验中的空间广度评分呈负相关;血清蛋白MBP浓度与MCCB测验中的符号编码评分呈负相关。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血清蛋白因子浓度存在关联性,并进一步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的损害及退化表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IL-1β NGF-β MBP MCCB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3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中英文缩略词11-12
- 引言12-20
-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8
- 统计分析28-29
- 实验结果29-34
- 讨论34-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附录44-50
- 文献综述50-59
- 参考文献55-59
- 论文发表情况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奇文,张冬青,柏峻,马安伦,李宁丽,张继英,聂红;口服MBP诱导免疫耐受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年07期
2 张林亭;张璇;张霞;;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MBP的变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8期
3 李迎国;杨喜民;唐宗椿;王晓峰;;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和S-100B含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4 杨福义;于海明;杨文佳;杨军;;S-100β和MBP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7期
5 刘玉梅,张润玲,苏海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MBP、NSE变化的临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4期
6 葛继晖;冯树涛;;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脑脊液中S-100b、MBP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24期
7 李国华;熊鹏;吴秋霞;曾勇;徐飞;卢瑾;;MBP和GFAP及其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8 熊鹏;吴秋霞;王继才;李国华;曾勇;张树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与MBP水平的变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01期
9 刘晓艳,孙怡,王岚芬,李艳荣,刘京华;补肾固髓片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发病和血中IL-2、IL-6、TNF和MBP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10 朱亨p,
本文编号:1078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7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