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退行性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26 18:10

  本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退行性变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


【摘要】: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复杂遗传的异质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言语行为紊乱及情感障碍,常伴有感知觉异常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分裂症自发病后,可持续终身,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环境因素、发育因素等均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部分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起源于发育异常。但另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自发病后呈进行性发展,精神分裂症是发育性疾病还是退行性疾病一直备受争议。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可能。近年来,脑网络退行性假说(Network degeneration hypothesis)逐渐被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该理论认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行性发展,不是简单的从起始病变脑区向相邻的脑区扩散,而是遵循既定的网络模式,先从特定脑网络中关键节点的病变开始,进而在整个网络中蔓延,并逐渐累及邻近的脑网络。本文将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从结构连接、功能连接与精神分裂症病程间相关性的角度,研究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基于网络的脑退行性变。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长短,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时间的差异性,均可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研究一:对首次入院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构连接、功能连接与精神分裂症病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即存在脑网络的退行性变。研究二:选取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其结构连接、功能连接与病程、累计服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也存在脑网络退行性改变;若存在,是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效应所致,还是疾病本身的进行性发展所致。方法:①研究一:选取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28人(13名女性,15名男性),病程小于等于3年。与病人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6人(13名女性,13名男性)。病人组与正常组的年龄分布在17—42岁之间。2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时,16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另外12人接受最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超过10天。②研究二:选取25名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名女性,10名男性),平均病程35.50±34.21月。研究二与研究一共用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组年龄、性别相匹配。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 MRI)扫描,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以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分析方法,研究早期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白质纤维结构以及默认网络中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的差异,并分别研究这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结构连接与病程、累计服药时间(仅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一:①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放射冠等白质区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减小;②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默认网络中双侧颞顶联合(Temporoparietal-junction,TPJ)与后扣带(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功能连接减弱;③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放射冠FA值与病程呈现负相关;④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颞顶联合与后扣带、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功能连接随病程增加递减。研究二:①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内囊、放射冠、丘脑后辐射、上纵束区域广泛白质纤维受损;②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默认网络中,颞顶联合与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腹内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内囊、放射冠、丘脑后辐射、上纵束、穹窿、额枕束等区域FA值与病程呈现负相关;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默认网络中,颞顶联合与背外侧前额叶、后扣带、腹内侧前额叶间功能连接随病程增加递减;⑤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结构连接、功能连接与服药累计时间不相关。结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认为:①脑退行性机制参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变;②精神分裂症脑退行性变具有明显的结构网络和功能网络特征;③胼胝体与放射冠是精神分裂症脑结构退行性变的关键脑区。胼胝体与放射冠参与智力、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控制等多项认知功能,受损后可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广泛认知功能障碍;④默认网络中的颞顶联合区,是精神分裂症脑功能退行性变的重要脑区。颞顶联合区接受来自丘脑、边缘系统、视觉、听觉,躯体感觉区域的纤维投射,与皮层区域前额叶、颞叶互联,在整合多样化感官信息,参与各种认知功能以及自我相关信息中具有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颞顶联合异常可引起默认网络受损,从而进一步引起错误的自我认知以及广泛的认知功能改变。⑤虽有文献报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在一定程度改变脑结构与功能,但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与功能连接与病程呈负相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构连接、功能连接与累计服药时间不相关,提示慢性精神分裂症脑网络退行性变是疾病本身进展所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能逆转精神分裂症脑网络退行性变的趋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2
  • Abstract12-17
  • 1. 研究背景17-25
  • 1.1. 精神分裂症背景知识17-22
  • 1.1.1. 定义及流行病学17
  • 1.1.2. 名称演化17-18
  • 1.1.3. 发病机制18-19
  • 1.1.4. 假说19-22
  • 1.2. 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影像特点22-24
  • 1.2.1. 阿尔茨海默病22-23
  • 1.2.2. 额颞叶痴呆23-24
  • 1.3.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性24
  • 1.4. 脑网络退行性假说(Network degeneration hypothesis)24-25
  • 2. 问题提出25-32
  • 2.1. 本文的研究方法25-32
  • 2.1.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26-28
  • 2.1.2. 功能磁共振技术28-32
  • 3. 研究内容一: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退行性改变32-47
  • 3.1. 前言32-33
  • 3.2. 实验方法33-38
  • 3.2.1. 被试33-34
  • 3.2.2. 数据采集34-35
  • 3.2.3. 数据处理35-38
  • 3.3. 结果38-44
  • 3.3.1. DTI38-40
  • 3.3.2. 功能磁共振静息态成像结果40-44
  • 3.4. 讨论44-47
  • 4. 研究内容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脑网络退行性的影响47-68
  • 4.1. 前言47-49
  • 4.2. 实验方法49-50
  • 4.2.1. 被试49-50
  • 4.2.2. 数据采集50
  • 4.2.3. 数据处理50
  • 4.3. 结果50-66
  • 4.3.1. DTI50-57
  • 4.3.2. 功能磁共振静息态研究结果57-66
  • 4.4. 讨论66-68
  • 5. 讨论68-73
  • 5.1. 精神分裂症退行性过程68-69
  • 5.2. 神经变性病的脑网络特征69
  • 5.3. 精神分裂症脑网络退行性变69-70
  • 5.4. 精神分裂症脑网络退行性变的重要节点70-71
  • 5.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脑网络退行性的影响71-73
  • 6. 小结73-75
  • 参考文献75-92
  • 附录92-94
  • 致谢94-95
  • 综述: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像学特征的探讨95-102
  • 参考文献99-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鲁光,张萱,张桂珍,张树林,徐泽昌,贾清仁;黏液退行性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多发穿孔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6期

2 李冰;;脊柱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治[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4期

3 徐俊杰;祝乾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正常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表达的差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6期

4 黄仁辉;张大敏;罗杰;;深圳市东部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1期

5 章魁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口腔医学分册;1975年04期

6 冯刚;;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生物治疗研究专题[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马可;胡有谷;齐宗华;;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2期

8 张伏元;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9 武玉恒;孔庆奎;张立涛;;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李航;周颦;;线粒体功能失调在神经元退行性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凡荣;胡金玲;张健;朱光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磁共振量化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周岐新;何百成;罗映;邱红梅;杨俊卿;;Cu-Zn SOD和Mn-SOD表达与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关系研究[A];药物相关蛋白质组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耕陶;;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防治的策略[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6年

4 周士辉;罗景璐;罗景璇;殷玲;云叔伟;蒋萁;;硬膜外注药在颈肩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主任医师 王万明 医学博士 陈庆泉;别让骨刺给吓慌[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上海市儿童医院 应灏;预防颈椎病 从儿童做起[N];科技日报;2002年

3 曲铁兵;骨刺不一定都要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王辉;换个“零件”治腿脚不便[N];健康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飞;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细针穿刺诱导的大鼠尾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治疗作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张芳芳;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退行性变的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凯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磁共振成像和病理学变化对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武玉恒;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罗映;Cu-Zn SOD表达与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4 罗栩伟;腺病毒介导的GDF-5促进退行性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2年

5 刘增胜;腰椎间盘高度降低与其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6 韩小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99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99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