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激诱导的焦虑模型中运用eQTL方法研究EAPP基因调控网络
本文关键词:在应激诱导的焦虑模型中运用eQTL方法研究EAPP基因调控网络 出处:《南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焦虑症 应激 EAPP eQTL 基因调控网络
【摘要】:目的 慢性应激条件下,研究EAPP基因在小鼠下丘脑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调控。方法1.构建慢性应激模型;在蛋白水平,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EAPP的蛋白表达变化;在m RNA水平,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EAPP的m RNA表达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检测EAPP基因在下丘脑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及其表达变化。2.EAPP基因的e QTL定位分析。借助于美国田纳西大学建立的e QTL分析在线工具:www.genenetwork.org,采用区间作图(interval mapping)、复合连锁分析(composite mapping)和交互影响连锁分析(interactive mapping)的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定位影响EAPP基因的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e QTL)。本实验主要使用Gene Network网站(www.genenetwork.org)中 INIA BXD hypothalamus Cohort Affy Mo Gene 1.0 ST(Nov10)RMA‖数据库(accession number:GN113),该数据库中包括50个品系的BXD RI小鼠和及其亲本B6、D2及其F1代(B6D2F1和D2B6F1)。3.EAPP下游候选基因的鉴定。应用Cluster Map分析BXD RI小鼠下丘脑中受EAPP调控的基因,且运用偏相关分析排除连锁不平衡对下游基因定位的影响。4.EAPP基因下游基因及其高相关基因的验证。在SH-SY5Y细胞中,敲低EAPP基因,运用q PCR检测下游候选基因Sphk2和Nosip的表达变化,并且在慢性应激模型中,运用q PCR检测了下游基因Sphk2和Nosip基因以及高相关基因Mmp9、Npy、Npy5r和Maob的表达变化。5.EAPP调控网络的构建。以皮尔森相关系数(pe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为评价指标计算EAPP基因的表达量与BXD RI小鼠下丘脑组织中其余所有基因的遗传相关度(genetic correlation),选择其中相关度最高的(r0.58,p0.01)前60个基因构建EAPP基因的遗传调控网络。结果1.在慢性应激诱导下的小鼠下丘脑组织中,在m RN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EAPP基因表达上升;在蛋白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EAPP基因的表达也呈现出表达上升趋势;说明EAPP基因参与了应激反应。2.e 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EAPP基因具有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LRS)高达100的e QTL,且该基因座位于EAPP基因自身所在的位置5Mb以内(±5Mb),属于顺式e QTL(cis-e QTL)。3.在Cluster Map分析中,Sphk2、Kih132和Nosip基因被确定为EAPP基因的下游候选基因。在慢性应激模型中,Sphk2和Nosip基因的,在敲低EAPP基因的SH-SY5Y细胞中,Sphk2和Nosip基因的m RNA呈现出低表达4.通过皮尔森相关分析筛选出与EAPP基因高度相关的基因Mmp9、Npy、Npy5r和Maob,在慢性应激模型中,Mmp9、Npy和Npy5r呈现出高表达,而基因Maob显现出低表达;在敲低EAPP基因的SH-SY5Y细胞中,Mmp9、Npy和Npy5r基因的m RNA呈现出低表达而基因Maob的m RNA呈现出高表达。构建了EAPP基因的遗传调控网络。结论1.慢性应激诱导后的EAPP在小鼠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升高,且与应激表型高度相关2.EAPP是一个顺式调节基因(cis-eQTL),EAPP可以调节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如:Npy、Maob、Npy5r、Mmp93.成功构建EAPP遗传调控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南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东,李辉智;基因调控网络研究与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24期
2 刘岭;易东;;基因调控网络建立的生物动力学方程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3 虞慧婷;吴骋;柳伟伟;付旭平;贺佳;;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构建方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4 柳伟伟;贺佳;吴骋;虞慧婷;金志超;叶小飞;;微分方程模型在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01期
5 樊双喜;韩斌;厉力华;祝磊;金丽艳;李颜娥;王晟;应南娇;;基于统计独立性度量方法的大肠杆菌基因调控网络结构辨识[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6 金志超;吴骋;高青斌;姜洋;贺佳;;基于时间序列表达数据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7 廖之君;马文丽;梁爽;陈霞;商涛;董云巧;郑文岭;;电离辐射影响成纤维细胞基因调控网络的初步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8 孙芳;郑晓飞;孙志贤;;miRNA参与p53基因调控网络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年04期
9 黄成玉;阮晓钢;李建更;;胃癌模糊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6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熊江辉;李莹辉;;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的新方法与基因调控网络推理[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王亚丽;周彤;;大规模基因调控网络因果关系的辨识[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冯晶;许勇;李娟娟;;非高斯噪声激励下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佳s,
本文编号:1334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33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