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CG改善CUMS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的自噬—溶酶体途径依赖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EGCG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自噬溶酶体通路 Aβ1 42 学习记忆能力 mTOR信号通路 出处:《南华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Aβ1-42沉积和自噬的影响。观察EGCG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组(CUMS组)、EGCG+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组(EGCG组)、EGCG+CQ+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组(CQ组)和生理盐水+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组(Vehicle组),每组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予以慢性应激处理,持续4周。从慢性应激第一天开始,EGCG组大鼠经侧脑室套管注射2ulEGCG(20ug/kg), CQ组大鼠注射EGCG和CQ各2ul,Vehicle组注射2ul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一次,药物注射速度控制在0.4ul/min,连续注射4周。各组大鼠在慢性应激第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完成后,所有大鼠断尾采血,断头取海马CA1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酮含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P-mTOR及P-P70(P-P70S6K)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β1 42(β-淀粉样蛋白1-42)的表达。 结果: (1)血浆皮质酮测定:与Control组相比,,CUMS组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组与EGCG组相比,两组大鼠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Q组与EGCG组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2)Morris水迷宫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CUM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EGCG处理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升高。与EGCG组比较,CQ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 (3)病理学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相对Control组,CUMS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分布紊乱,大小不一致,大部分细胞边缘模糊。EGCG处理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损伤明显改善。与EGCG组比较,CQ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观察到CUMS组大鼠海马CA1区出现大量神经细胞凋亡。与CUMS组比较,EGCG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GCG组相比,CQ组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自噬小体和肿胀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与CUMS组相比,EGCG组大鼠CA1区自噬小体和肿胀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CQ处理后CA1区神经细胞自噬小体和肿胀的线粒体数量显著增多。 (4)Western-Blot检测结果:CUMS组海马CA1区LC3-I、LC3-II、p62、p-mTOR和P-P70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UMS组相比,EGCG组LC3-I、LC3-II、p62、P-mTOR和P-P70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和CUMS组海马CA1区Belin-1表达水平和LC3-II/LC3-1比值无明显差异。与EGCG组比较,CQ组海马CA1区LC3-I、LC3-II、p62、p-mTOR和P-P70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免疫组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大鼠海马CA1区Aβ1 42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UMS组相比,EGCG组CA1区Aβ1 42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Q组CAI区Aβ1 42含量比EGCG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1..慢性温和应激可以导致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内Aβ1 42的沉积和自噬溶酶体途径的损害。 2.EGCG可以改善慢性温和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细胞自噬溶酶体途径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恢复调节异常的mTOR信号通路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洁;金颂良;周炳荣;沈春花;骆丹;;茶多酚提取物EGCG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然老化及慢性光损伤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01期
2 丁平平;伍睿;何雯;;儿茶素单体EGCG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3 陈晓燕;邓启盼;罗非君;曹亚;;EGCG在肿瘤预防及治疗中作用的分子机制[J];生命的化学;2011年02期
4 宁喜;倪菊芳;易世江;;EGCG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4期
5 欧冰凝;周焕第;梁钢;孙悦文;;EGCG衍生物在高温和低温强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杨晓;李彩蓉;朱忠华;苏华;卢远航;;EGCG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1期
7 张素梅;杨松;黄荣茂;;茶提取物EGCG抗肿瘤活性及机理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S1期
8 蔡飞;李彩蓉;吴基良;陈金和;;EGCG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6年09期
9 朱斌;陈晓光;;二次柱层析制备高纯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9年04期
10 朱美霖;陆洁;韩梅;;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红发;黄亚辉;黄怀生;;高EGCG茶的研究与开发[A];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杜琪珍;沈星荣;蒋迎;;茶叶中EGCG的制备化分离新技术[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伟强;李树田;侯s
本文编号:1477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47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