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青少年抑郁的反应风格理论

发布时间:2018-02-05 05:34

  本文关键词: 反应风格 比率分数 应激性生活事件 青少年 抑郁症状 出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Nolen-Hoeksema的抑郁反应风格理论,从认知角度探讨青少年抑郁的成因。总结并梳理了国内外反应风格及其比例分数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实证研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调节和中介作用研究,以及性别差异研究。现有研究显示:沉思与青少年抑郁呈正相关,可预测抑郁随时间的加剧,比率分数能更好地诠释三种反应风格间与抑郁的相关程度;应激-认知易感交互模型,即沉思对应激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获得了较多的支持性证据,而介导作用的相关研究非常缺乏;沉思的性别差异较为一致,即女孩的沉思水平高于男孩,分散注意和解决问题的性别差异却不一致;反应风格与应激交互的性别差异,结论也不一致。最后,为未来的研究指出了几个方向。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Nolen-Hoeksema 's theory of depression response sty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from the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summarizes and comb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the reaction style and its proportion scor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gulation and intermediary effects of stress-cognitive susceptibility model. And gender differences. Current studies show that medit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and depression can be predicted to increase with time. Ratio scores can better interpre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reaction styles and depression. The stress-cognitive susceptibility interaction model, that is, meditation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has obtained more supporting evidence, but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mediating action is very scarce.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meditation is more consistent, that is, girls' meditation level is higher than boys', but the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distraction and problem-solving is not consistent; The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response style and stress are also inconsistent. Finally, several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for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3和9113272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841)资助
【分类号】:R749.4
【正文快照】: 反应风格(response style)指个体对负性情绪的应对方式或认知策略[1,2]。Nolen-Hoeksema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反应风格与抑郁的性别差异有关[1]。也就是说,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抑郁,是因为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具有较为负性的反应风格。据此,Nolen-Hoeksema提出了抑郁的反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娟;姚树桥;彭萍;朱熊兆;;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娟;姚树桥;彭萍;朱熊兆;;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2 吴文峰;卢永彪;;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接纳与反应方式效用的考察——基于应激事件与抑郁程度关系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郭素然;伍新春;郭幽圻;王琳琳;唐顺艳;;大学生反刍思维对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影响——以孤独感和情绪智力为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4 卢家楣;孙俊才;刘伟;;诱发负性情绪时人际情绪调节与个体情绪调节对前瞻记忆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5 杨娟;章晨晨;姚树桥;;高中生沉思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1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9期

6 李恩洁;凤四海;;报复的理论模型及相关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7 来水木;韩秀;杨宏飞;;国外反刍思维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9年01期

8 郭素然;伍新春;;反刍思维:理论解释、产生机制与测量工具[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9 杨娟;凌宇;肖晶;姚树桥;;沉思反应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中初步运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韩秀;杨宏飞;;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在中国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罗英姿;冗思在青少年抑郁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张斌;儿童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心理社会发生机制[D];南开大学;2013年

6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红峰;青少年自尊、同伴反刍、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功兴;大学生完美主义、沉思与抑郁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荣茂;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粤;沉思、抑制能力对抑郁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亚鹤;沉思和分心反应方式对抑郁者在情绪词汇上再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韩秀;大学生反刍思维及其与完美主义、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均;沉思和分心诱导下抑郁个体注意偏向抑制特点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李超;高中生反刍思维、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倩;大学生反刍思维、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3年

10 余媚;大学生睡眠不合理信念、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凤瑜;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2 刘贤臣,杨杰,唐茂芹,彭秀桂,胡蕾;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年龄性别差异[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1期

3 杨娟;凌宇;肖晶;姚树桥;;沉思反应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中初步运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益兵;邹泓;曲可佳;;中学生反应风格的特点及其在人格与自尊关系中的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92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492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