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强迫症 有效性 治疗 应用研究 出处:《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强迫症(OC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以治疗强迫症,但仍有10%的患者难以治愈.对于这种具有抗药性的强迫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近阶段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使用rTMS治疗不同症状的强迫症病人,但其各研究的样本大小、患者因素、刺激部位和刺激参数的差异对疗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刺激部位入手,探讨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和强迫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rTMS刺激不同脑区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性进行综述.
[Abstract]: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is a serious chronic disabling diseas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reat OCD, 10% of them are still untreatabl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is a new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tri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by using rTMS. The differences of stimulation sites and stimulation paramete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The efficacy of rTMS stimulation in different brain reg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was reviewe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0854)
【分类号】:R749.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峰;郭敏;刘涛;郭骏成;蒋湘玲;;强迫症患者脑内环路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J];海南医学;2014年04期
2 Yingli Zhang;Wei Liang;Shichang Yang;Ping Dai;Lijuan Shen;Changhong Wang;;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hallucination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8期
3 杨明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君梅;运动表象训练对肌肉力量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晓伟;情绪加工对强迫个体抑制控制功能影响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晓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龄小鼠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胜祥;;浅析操作性“顺其自然法”——道家思想与强迫症患者的对话[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2 沈远凤;周晓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2期
3 张晓阳;;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分析(附120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32期
4 倪守东;;怎样对付强迫症[J];人人健康;1995年05期
5 杨彦春,刘协和;强迫症的家系遗传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8年05期
6 杨彦春,祝卓宏;强迫症5羟色胺功能异常的神经解剖学基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7 高成阁,纪术茂,苏掌权,高惠荣;强迫症的临床特征及人格类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8 邹政,肖泽萍,张明岛,陈珏,徐勇;强迫症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4期
9 孙春云,屈英;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10 付成敏;;强迫症让她四年不敢去上班[J];健康天地;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达;占宏伟;叶小娟;何刚强;;强迫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2 侯景明;武文婧;王健;周代全;黎海涛;;强迫症患者脑功能异常的静息态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国统;;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闫俊;崔玉华;;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远岭;;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程木华;温盛霖;李建芳;;强迫症rCBF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程宇琪;杨涛;单保慈;徐林;许秀峰;;强迫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异常[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陈珏;肖泽萍;张明岛;王振;徐勇;邹政;严和;林治光;;强迫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郭慧荣;肖泽萍;王振;陈珏;邹政;仇剑;;强迫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郑莉君;;SARS与强迫症的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剑锋;竞争日趋激烈白领易患强迫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刘锦丽;自我化解强迫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金若米;怎样对待强迫症患儿[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罗玉菊;患强迫症后切莫急“刹车”[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毛芹;高学历女性更容易患强迫症[N];保健时报;2005年
6 湖南省心理卫生中心 谌益华;走出强迫症的阴影[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仪式行为是一种强迫症[N];保健时报;2006年
8 胡德荣;“专职蛋白”归位可望治疗强迫症[N];健康报;2007年
9 韩克扣;强迫症的表现及治疗[N];山东科技报;2004年
10 ;强迫症,,这个“杀手”有点冷[N];江苏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华英;经颅磁刺激、抗氧化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的预保护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房茂胜;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治疗和一年维持治疗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国强;首诊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理防御机制及脑脊液、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吴鹤鸣;立体定向毁损伏隔核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远期随访综合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寇长贵;大学生神经症环境因素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邝慧芳;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张楠;Noggin和BDNF基因修饰的BMSCs、羟基红花黄色素A、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孙伯民;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吴薇莉;成人依恋在社交焦虑障碍(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及其在SAD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孟祥飞;大学生内化性精神障碍易感基因、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翠;中国儿童孤独症病程发展、治疗现状和教育需求的家庭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刘灏;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建明;强迫症的症状群及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牛琪惠;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及其家庭环境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赵宪恩;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法治疗强迫症[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荣梅;三例强迫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2年
7 武文婧;强迫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张龙;强迫症患者在风险明确及不明确情境下的决策分离[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9 王海星;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特征[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赵琨;强迫症患者的情绪冲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1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55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