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常用抑郁量表筛查我国青少年抑郁的效度和划界分

发布时间:2018-03-05 08:43

  本文选题:流调用抑郁量表 切入点:贝克抑郁量表第版中文版 出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检验常用抑郁量表即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II-C)筛查我国青少年抑郁的效度和划界分。方法:5565名中学生(年龄:14.17±1.66)完成CES-D和BDI-II-C测试,其中634人[即CES-D总分≥20分(n=322)和20分(n=312)]进一步完成了学龄期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诊断访谈。对完成访谈的青少年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标准做出抑郁障碍诊断,以此为效标,计算并比较CES-D和BDI-II-C在各自常规和最优划界分下筛查青少年抑郁症和所有抑郁障碍的效度。结果:1CES-D以总分≥29和≥24分为最优划界分,分别筛查青少年抑郁症和所有抑郁障碍的敏感度为94%-97%,特异度为74%-79%,阳性预测值为21%-30%,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91;BDI-II-C以总分≥28和≥15分为最优划界分,分别筛查青少年抑郁症和所有抑郁障碍的敏感度为91%-95%,特异度为80%-83%,阳性预测值为23%-35%,AUC为0.88-0.91。2CES-D在常规划界分下筛查青少年抑郁症(≥24分)和所有抑郁障碍(≥20分)的特异度(55%-70%)和阳性预测值(16%-20%)均小于最优划界分;BDI-II-C在常规划界分下筛查青少年抑郁症(≥29分)和所有抑郁障碍(≥14分)结果与最优划界分相似,除筛查所有抑郁障碍的敏感度(99%)优于最优划界分(95%);3CES-D筛查抑郁症和所有抑郁障碍的特异度均小于BDI-II-C。结论:两常用抑郁量表筛查我国青少年抑郁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建议CES-D选用最优划界分,BDI-II-C选用常规划界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test the commonly used depression scal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and Beck Depression Scale (BDI-II-C) version second version of Chinese screening in China adolescent depression. Methods: the validity and delimitation of 5565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ge: 14.17 + 1.66) CES-D and BDI-II-C test, in which 634 people [CES-D the total score more than 20 points (n=322) and 20 (n=312)] further completed the school-age children's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questionnaire (K-SADS). To complete the diagnostic interview interview teenagers to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DSM-IV) make a depression diagnosis as the standard, as a criterion, calcul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CES-D and BDI-II-C in their own routine screening and optimal cut-off score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all validity. Results: 1CES-D with a total of more than 29 and more than 24 points for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s, respectively, screening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all sensitive Sensitivity 94%-97%, specificity 74%-79%,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21%-30%,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for 0.88-0.91; BDI-II-C with a total of more than 28 and more than 15 points for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s, respectively, screening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disorder all sensitivity of 91%-95%, the specificity of 80%-83%.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23%-35%, AUC for 0.88-0.91.2CES-D in the regular division under the screening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more than 24) and all depression (more than 20). The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55%-70%) (16%-20%) were less than optimal demarcation points; BDI-II-C in the regular division under the screening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more than 29 points) and all depression (14 minute) and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s of similar results, except for screening all depression sensitivity (99%) is better than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s (95%); 3CES-D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screening all specificity were less than BDI-II-C. conclusion Two the effective standard validity of depression was screened by the common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best demarcation score was selected for CES-D, and the routine demarcation score was selected by BDI-II-C.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预防青少年抑郁的“认知疫苗”:注意偏向矫正训练作用及认知机制(BBA130016)资助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勇贵 ,张心保 ,李箕君 ,张宁 ,张石宁 ,吴爱勤;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年04期

2 姜可伟,王杉,李嘉,尹慕军,杜如昱;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现况调查[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11期

3 周华琳,王清芳,陈玲;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9期

4 于建军,苏坤;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09期

5 林汉生;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及其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6 许毅;减少抑郁障碍的全球负担:世界14个地区抑郁障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7 余慧珠;王祖兵;卢伟;;职业紧张与抑郁障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6期

8 王祖新;;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02期

9 任夫乔;;抑郁障碍罪犯的心理干预[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10 徐斐;王晨阳;李解权;王民洁;徐斌;梁亚琼;王志勇;柯晓燕;刘辉;;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豫;王翔;;抑郁障碍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初探[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葵;王得新;潘映辐;伍文清;许春伶;;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熊娜娜;洪霞;朱丽明;柴晚星;蒋静;王智凤;魏镜;;抑郁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燕;曹晓华;李建英;张爱霞;张克让;;氟西汀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情感加工相关脑机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朱紫青;;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A];全国精神疾病新进展高级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6 孙海燕;;抑郁障碍的早期识别及健康教育[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孙红梅;陈大才;刘秋香;范健;冯悠;;老年人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雅绚;张二仝;;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实;;综合医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碍临床对照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虢周科;;郁乐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超群;范晓莉;抑郁障碍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陈金雄;抑郁障碍的中西医诊治现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驻京记者 金丰杰;抑郁障碍就在身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韩明华;抑郁障碍要及早治疗[N];保健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董毅然;京城60万人抑郁障碍为何六成没就医[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范华锋 蒋廷玉;近15%的中学生患抑郁障碍[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程国媛;抑郁障碍研究新思路[N];山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鹏;可调节抑郁障碍发病风险的基因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9 卫健;应重视精神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姬薇;抑郁病患者正呈增多之势[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冬冬;中国汉族人群HTR3B基因多态性与抑郁障碍及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孙宁;抑郁障碍外周血miR-34b/c调控紊乱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吴志国;焦虑性抑郁障碍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徐素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讨及预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丽娜;抑郁障碍患者冗思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丁伟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抑郁障碍的HAMD各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陈建淮;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邵琳琳;基于脑病科门诊的高血压共病抑郁障碍临床分析及病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李莉;常用抑郁量表筛查青少年抑郁障碍效度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孟惠;抑郁障碍患者核心护理结局的筛选、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玉欣;MiR-34b/c与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史文宗;大连市抑郁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钟平;抑郁障碍患者应激知觉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黎黎;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应用于抑郁障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9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569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