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240例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20:02

  本文选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切入点:糖郁疏 出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糖郁疏免煎制剂治疗,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服用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用法同上,治疗持续12周,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PTSD-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72%,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相应不同时期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郁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比较,具有起效快、撤药后减少其症状复发、减少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的优势,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低于西药帕罗西汀。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ngyu Shu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Methods: 240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e dose of paroxetine was given 3 times a day, and 20 mg of paroxetine was taken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aroxetine tablets for 12 weeks. All of them were evaluated with PTSD SSN,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TSD-SS scal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89 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72.The difference was analyzed by Ridit.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repeated measurement data,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y 蠂 2 tes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angyu combined with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s fas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drug paroxetine.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paroxetin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western drug paroxetine.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分类号】:R74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峰,曹仲伟,张学杰,李法曾;酸枣仁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潘宣,孔令东,张勇,郑汉其,谭仁祥南京大学功能生物分子研究所;串果藤中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对大鼠单胺氧化酶的体外抑制作用(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0年10期

3 李凌江,杨德森,赵敏,蔡伟雄,卢晓虹;精神应激的脑记忆痕迹与致病机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业成;玉艳珍;王萌萌;张明;骆海玉;覃旭;李丽芬;;石菖蒲提取物及其初步分离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2 张有志,聂惠民,张德昌;柴地合方对慢性应激大鼠大脑前额皮质和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朱英,来平凡;石菖蒲的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谢红林,杨振军,薛景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董小萍,邓放;石菖蒲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孙伟灿;;清胆安寐汤治疗失眠62例[J];福建中医药;2006年06期

7 高芳;;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现状[J];光明中医;2011年06期

8 李刚;曾祥发;陆晖;李芳;;石菖蒲健脑益智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任雁京;倪凤;;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俐;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永华;朱虎平;范锋;范红结;许永良;高琪;;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与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建书;蔺小平;李进良;朱笛霓;;酸枣仁饮料的药效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驹;半百镇魂汤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彭敏;马蹄香抗焦虑复方药效及机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姜婷;补肾方药干预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吴全娥;乌腺金丝桃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唐洪梅;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李瑞生;肝郁脾虚因素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朱晓旭;酸枣仁汤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吴宾;石菖蒲益智作用的有效部位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彭腾;石菖蒲专属性对照品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杨龙飞;熄风静宁冲剂治疗Tourette Syndrome(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药效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桃英;“血瘀”“痰阻”说在机体衰老及老年病发病学中的意义[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01期

2 韩太真,陈玉翠,沈建新,陈彩云;LTP诱导期向维持或转化过程中的突触形态学特征[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3 谢林,刘国卿;应用国产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及其主要代谢产物[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8年05期

4 卢晓虹,李凌江;即刻早期基因c-fos与心理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1期

5 洪庚辛,覃文才,曹斌,滕忠,韦宝伟;枣仁合剂的中枢抑制作用[J];中药通报;1988年09期

6 方永奇,魏刚,李小兵,黄可儿;痰证病人临床衰老征积分初步观察[J];老年学杂志;1993年05期

7 程兰英;郑肖钊;王叶;徐亚平;;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测定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2年S1期

8 瞿延晖,张六通,梅家峻;析中医学衰老机理——兼论多虚实因素综合致衰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9 屈志炜,刘云,张均田;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大小鼠脑内单胺类物质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年05期

10 俞征宙;陈文发;俞宜年;林求诚;杨春波;;从增龄对本虚标实证的影响探讨中医衰老机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乾超;刘永辉;;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短期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年10期

2 何乾超;;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28例[J];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炯;冯斌;刘兰英;张滢;王佩蓉;陈文松;陈芳龙;;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燕真;电针“调神醒脑”法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张竹芸;针灸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杨莎;电针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功能改变的静息态磁共振影像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5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645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