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4 18:19

  本文选题:-HTTLPR 切入点:基因多态性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通过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筛选出的6项国内外有关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PSD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各研究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检验结果均无异质性(I2=0%,P0.05)。合并效应量:L/L基因型OR(95%CI)=0.53(0.37~0.76),综合检验Z=3.47,P0.001;S/S基因型OR(95%CI)=2.19(1.66~2.89),综合检验Z=5.54,P0.001;S/L基因型OR(95%CI)=0.67(0.51~0.88),综合检验Z=2.84,P=0.005;L等位基因OR(95%CI)=0.55(0.45~0.67),综合检验Z=5.83,P0.001;S等位基因OR(95%CI)=1.81(1.48~2.21),综合检验Z=5.83,P0.001。结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中S/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可能是患PSD的危险因素,L/L、S/L和L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promoter region (5-HTTLPRR) polymorphism and 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HTTLPR gene polymorphism and PSD was analyzed by Review Manager 5.2 softwa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 Genotypes and alleles were analyzed, and heterogene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re was no heterogeneity in genotypes and alleles tested among the studies. The combined effect was 0.530.370.76% of the L / L genotype OR95CIN, and the comprehensive test of the ZH3.47 P0.001SP-0.001S genotype OR95CIV 2.191.662.89, the combined test of ZH5.54P0.001S- / L genotype OR95CIN 0.670.510.88, and the comprehensive test of ZH2.84P0.001S- / L genotype OR95CIN 0.670.510.88. Because of 0.55 / 0.55 / 0.45 / 0.67 / 0.67 / 0.55 / 0.55 / 0.45 / 0.67, a comprehensive test was made on the allele ORY95CIN 1.81 / 1.48 / 2.21. Conclusion the S- / S genotype and S allele of the 5-HTTLPR gene polymorphism may be the risk factors of PSD and the L / L alleles may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the PSD allele LP / LN / S / L / L alleles may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the alleles L / L and L alleles, which may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5-HTTLPR gen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0212036
【分类号】:R743.3;R74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金霞;耿德勤;姜建东;刘莉;姜玉龙;孙德锦;;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24期

2 汤信海;曾凯敏;;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联[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惠婷;温清秀;卢玮旎;李壮苗;;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 张美芝;高杰;;中国人群抑郁症5-羟色胺系统易感基因关联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3 汤信海;曾凯敏;;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联[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4 李世够;;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36期

5 张莉芳;燕铁斌;尤黎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程度测评工具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6 刘晓华;徐改玲;甄英伟;邹琳;张勇辉;;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和伴疼痛抑郁障碍的症状学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裘涛;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及辨证干预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键;迷迭香精油吸嗅对PS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其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艳秋;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青莲;卒中后急性期焦虑抑郁状态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昌恩惠;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金霞;耿德勤;姜建东;刘莉;姜玉龙;孙德锦;;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24期

2 刘想林;王玉忠;刘海洪;刘哲宁;周文斌;;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弥散张量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3 曹玉萍;李文;申景进;张亚林;;重性抑郁症患者不同维度生存质量与症状变化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4 龙洁,刘永珍,蔡焯基,柴滨,陆菁菁,贺佳丽,任艳萍;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诚燕,张迎波;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2 吕文国,张分明,王济民;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年15期

3 曲凤枝;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4 唐海宁;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1期

5 许晶,孙玉华;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02期

6 何茹,付峻,田丽;脑卒中后抑郁[J];现代实用医学;2003年06期

7 逄淑申;卒中后抑郁46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3年07期

8 代颖;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0期

9 李茹,王维宝;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03期

10 莫建伟,高国栋,叶瑞繁;氟西汀对早期脑卒中后抑郁及总体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敏初;朱文娟;;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萍;段德香;卢红;赵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惠红;;疏解平潜、健脾养(清)心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隽莹;肖艳;;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巩法莲;李运刚;;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对运动康复的影响[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6 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朱晓钢;汤蕙;王放;杨平;;卒中后抑郁与生物电治疗[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生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生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梁翠萍;王欣淼;;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昊;卒中后抑郁管理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对卒中患者要少批评多鼓励[N];科技日报;2012年

3 辽溪;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编译 李译;卒中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宋鲁平 柳妍;当心“卒中”变“抑郁”[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静;卒中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方向在哪?[N];人民政协报;2012年

7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詹淑琴;小心脑卒中后抑郁[N];健康时报;2003年

8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耿同超;关注脑卒中后抑郁[N];保健时报;2009年

9 王梅;脑卒中后为何闷闷不乐[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沈士华;脑卒中后3个月内易发抑郁症[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张滨斌;益肾疏肝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程远;脑卒中后抑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炎彬;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小鼠模型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晋秀林;调肝扶脾、化痰通络法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蔡华;畅郁逍遥散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2 赵海涛;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小雨;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曹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何萍;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王尚臣;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量表信度效度检验[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赵彬;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王慧婕;甲状腺素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关联[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栾文慧;有关国内卒中后抑郁的文献综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9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659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