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定量计算已知易感变异对精神分裂症遗传度的解释度

发布时间:2018-05-25 01:26

  本文选题:精神分裂症 +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参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年08期


【摘要】:目的评估已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变异对精神分裂症遗传度的解释程度。方法查询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编制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目录,检索所有已发现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变异位点共347个,纳入其中已提供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和比值比的62个位点,使用多因素易患性阈值模型计算每个易感变异对精神分裂症遗传度的解释度。结果已知的62个精神分裂症易感变异对精神分裂症遗传度的合计解释度为25.66%,尚有74.34%的遗传度无法被已知易感变异解释,属于遗传度缺失。结论已知精神分裂症易感变异对精神分裂症遗传度的解释度依然较低,表明精神分裂症尚存在许多未知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xplanation of susceptibility variation of schizophrenia to the heritability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catalogue o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s, compiled by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 was used to search for 347 allelic sites of susceptibility to schizophrenia. The multivariate susceptibility threshold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ritability of schizophrenia by using the multivariate susceptibility threshold model, which included 62 loci that had provided the risk allele frequency and ratio. Results the total explanation of 62 known susceptibility variations to the heritability of schizophrenia was 25.66, and the heritability of 74.34%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known susceptibility variation. Conclusion the known susceptibility variation of schizophrenia is still low in explaining the heritability of schizophreni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known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s in schizophrenia,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elucidated.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B061200003)
【分类号】:R74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新民;牛应泉;陈飞;戴季平;;翼状胬肉遗传度的研究[J];眼科;1993年01期

2 张栋;逄增昌;汪韶杰;宁峰;吴伟峰;兰金凤;张东峰;;青少年双生子体型指征相关指标的遗传度研究(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3期

3 葛铭;董向中;王艳;祁岩超;祝斐明;;食管癌遗传度调查[J];肿瘤防治研究;1985年01期

4 张明珠;对智能商遗传度的初步探讨[J];优生与遗传;1989年01期

5 刘合玉,李建章,李绍信,张新梅,温爱梅,郭荣修,王鹤心,黄志梅,秦玉汉,王宝亮;脑血管疾病的遗传度研究[J];优生与遗传;1991年02期

6 张栋;逄增昌;吴伟风;宁峰;段海平;兰金凤;王福建;张东峰;;青少年双生子腰臀比遗传度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陈天娇;季成叶;王莹;;儿童青少年双生子瘦素遗传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1期

8 王亚龙,郝超,姜维平,沈洪兵,徐耀初,钮菊英;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度研究和分离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1998年04期

9 张之玮,赵晓芬,孙乃诚;原婚与再婚家庭高血压遗传度分析(摘要)[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胡诞宁;张华宋;吴报鑫;;应用电子计算机作共转性外斜的遗传度计算与咨询[J];眼科新进展;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兰金凤;逄增昌;汪韶洁;段海平;张栋;谭启华;张东峰;;青岛市成人双生子血脂相关指标的遗传度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3期[C];2010年

2 陈天娇;季成叶;王莹;;双生子瘦素的遗传度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秦雪娇;李镜海;陈红梅;;屈光度的遗传度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黄文勇;何明光;刘斌;张健;郑颖丰;许京京;;中国学龄儿童眼压的遗传度:广州双生子眼病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 何黎;痤疮遗传机制新解[N];健康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海平;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李蓉;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3 顾东风;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基因研究及血压反应性的遗传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兰金凤;成年双生子血糖、血压与血脂相关指标的遗传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张栋;青少年双生子体型指征相关指标遗传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马兴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脑区域皮层面积影响的双生子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宁锋;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吸烟饮酒影响的双生子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潘发明;血压的遗传度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31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931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