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后抑郁评估量表的应用现状
本文选题:产后抑郁 + 量表 ; 参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评估量表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方法: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251种核心期刊2004年-2014年间发表的,使用产后抑郁评估量表评估产妇抑郁状况的31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数量随年份呈波动上升趋势,使用的量表种类多样化,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研究数量多。因产后抑郁评估无统一的标准,研究设计、量表选用、分界值、地区、评估时段、样本量等不同,评估结果有较大差异。结论:产后抑郁评估量表使用趋于广泛,但量表使用规范性欠佳,各研究间可比性较差。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sessment scale in China.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251 core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2014, China, Wanfang and VP database, were published in 2004. 314 papers were analyzed us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sessment scale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maternal depression. There was a fluctuating trend, a variety of scales used, and more research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There was no unified standard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sessment. Research design, scale selection, demarcation value, area, evaluation period, sample size were different, and the results were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us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sessment scale tends to be widely used, but the amount of the assessment is more extensive. The normative use of tables is not good, and the comparability is poor.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第八师石河子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YL08)
【分类号】: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兰;赵静;赵春梅;;产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工企医刊;2006年03期
2 马琳;郭丽;;产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2期
3 吕军;赵瑞;施慎逊;汤月芬;伍蓉;崔欣;王琼;周英凤;刘蕊;白鸽;郝模;;我国产后抑郁研究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04期
4 张小松;赵更力;陈丽君;狄江丽;;产后抑郁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2期
5 陈建芬;郑美凤;;产后抑郁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4期
6 梁民;;产后抑郁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21期
7 王娟;;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对策探讨[J];吉林医学;2010年18期
8 郭树珍;;产后抑郁防治[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9 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14期
10 宫玲;高玲;;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慎逊;汤月芬;陈炎;陆雯;王青青;苏琦风;漆琨;程利南;杨宇宙;朱志滨;张明园;;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及集体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姜蕾;王竹珍;邱丽蓉;万国斌;林艳;韦臻;陈秋兰;;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严菊浓;;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红卫;;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斌;;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禾;沈汝枫;杨惠娟;黄醒华;丁辉;何芳;张雯;;产后抑郁的相关产科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寇振芬;;产后抑郁患者患者个性特征及应付方式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汪飞飞;;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A];2013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9 吴斌;;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瑞;刘彩霞;;产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X;检测两个基因,可预测产后抑郁[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广西南宁 李艳鸣;产后抑郁需提早预防[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3 袁克俭;妈妈产后抑郁 孩子未成年犯罪[N];健康时报;2004年
4 赵津;初为人母爱哭泣 多为产后抑郁[N];天津日报;2005年
5 袁克俭;产后抑郁易致子女性格暴躁[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阎红邋丛丹江;积极预防产后抑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 方传荣;好胜母亲当心产后抑郁[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宗宇佟;美国“新爸爸”易患产后抑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产后抑郁 粥疗有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刘瑛;走出产后抑郁的困境[N];中国妇女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颖;479例妇女产后抑郁情况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汪静;武汉市妇女孕产期抑郁及流入人口产后抑郁的观察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汤月芬;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瑞;产后抑郁社区预防干预方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金锦珍;延边地区产后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3 于津;上海市产后抑郁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4 沈荣;产后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心理干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宋修丽;产后抑郁与完美主义个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龙周婷;产后抑郁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郎卫红;蒙古族妇女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要珍;性格、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周燕蓉;产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刘小翠;产后抑郁心理社会因素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1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97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