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菌群调节对其防治的展望
本文选题:阿尔茨海默病 + 肠道菌群 ; 参考:《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年11期
【摘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AD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对该病的防治尚缺乏有效方法。近年来,肠道菌群在机体健康领域的重要性被逐渐解析,也为AD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AD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神经营养因子等表达下降以及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肠道菌群可引发机体慢性炎症,产生神经毒性物质,并且与AD高危因素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提示AD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益生菌、益生元与中药等肠道菌群调节制剂可降低炎症以及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高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肠道菌群调节有望成为防治AD的新方法。
[Abstract]: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human life, the number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increasing,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AD is still not clea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the import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body health is gradually resolved, and a new field of research for AD,.AD patients, is slow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lammation, neurotransmitter 5- serotonin,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structure change. Intestinal microflora can cause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body, produce neurotoxic substances, and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of AD, sugges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D and intestinal flora. Probiotics and benefits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such as Shengyuan and Chinese medicin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such as inflammation and diabetes, improve the level of neurotransmitter 5- serotonin an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the brain, and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metho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D.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糖尿病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0402) 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基金项目(ZJKLP20140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6H070001) 宁波大学科研基金项目(XKL14D2106);宁波大学科研基金项目(XYL14021);宁波大学科研基金项目(ZX2014000128)~~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逢迎春 ,王寿先,宋保华;早年生活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有额叶损害[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3期
3 柴延丰,陈哲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又有新进展[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年04期
4 菲琳;;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病情的新药[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5 汪义朋,王建枝;早老素-1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调节的可能途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1期
6 邵千里;15例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工业化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较高[J];河南医学研究;2001年03期
8 邵梅,汤荟冬;阿尔茨海默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10 长尾正嗣 ,刘力平;如何对待社区中的阿尔茨海默病[J];日本医学介绍;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梅芳;;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杜丽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成林平;黄绍宽;李玉梅;王延平;邓晓莹;;维生素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微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料工作中的心理慰藉问题探讨[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东升;徐银儿;连国民;于畅;陈中鸣;;老年人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于恩彦;;对阿尔茨海默病认识的进展[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郭忠伟;陈炜;;~1H-MRS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于恩彦;朱俊鹏;王珏;王欣慰;谭云飞;廖峥娈;仇雅菊;汪宏;;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全面-系统-长期”预防[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崔德华;;脑衰老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所起的作用及防治[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生弟;杨红旗;孙治坤;崔佩菁;王红梅;;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发病机制及治疗新靶点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姚立新;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缺乏灵丹妙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刘正午;阿尔茨海默病成欧美第二大忧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吗?[N];大众卫生报;2012年
4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门诊可排查阿尔茨海默病[N];大众卫生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为阿尔茨海默病正名[N];科技日报;2012年
6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教授 林水淼;阿尔茨海默病权变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N];健康报;2013年
7 吴志 李淼;警惕盯上老年人的“杀手”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3年
8 孙琳 本报记者 李颖;你是否关注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蕴明;阿尔茨海默病困局待解[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樱子 整理;为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迷路[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英茹;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平;中国南方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筛查及可能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毅;FDG和PiB PET显像在Alzheimer's Disease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矫树生;依达拉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工博;杀虫剂DDT和hnRNPA1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邓青山;DISC1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模型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小群;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姜红燕;云南汉族早发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徐志鹏;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阿尔茨海默病及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楠;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Aβ单链抗体的筛选与初步效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刚;蚁群算法在求解阿尔茨海默病最优微阵列上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江霖;应用点着色聚类方法识别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娄艳芳;非药物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殷凯林;CART通过调节MAPK和AKT通路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军;ApoEε4等位基因对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脑微观结构影响的DKI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楠;P300、MMN在诊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16年
7 赵檬;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海马脑结构改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石锴;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多肽组生物标记物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硕;MR灌注成像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拜合提亚·塔依尔;经颅多普勒结合颈动脉超声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1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04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