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早期预测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8-07-10 20:30

  本文选题: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冠心病 ; 参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并测定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检出率为33.8%;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年龄、体重指数、在职情况、血浆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性别、婚姻状况、疾病类型、发病次数、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脑血管病检出率,心脏手术史及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 BNP水平、体重指数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障碍有关(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水平是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早期预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NT-pro BNP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14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from Tangshan Worker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rom October 2015 to May 2016. According to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co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epression group and non-depression group, and plasma NT-pro BNP level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33.8.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BMI, job status, plasma NT-pro BNP level between depression group and non-depression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illip grade of cardiac function,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tection rate, cardiac surgery history, statins and aspirin use rate (P0.05). Plasma NT-pro BNP levels and BMI we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0.05). Conclusion Plasma NT-pro BNP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ich is helpful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depression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作者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与优生重点实验室;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1048) 2015年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立项项目(20150050) 2016年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立项项目(20160218)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2016079) 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课题(20150006)
【分类号】:R541.4;R74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勇贵 ,张心保 ,李箕君 ,张宁 ,张石宁 ,吴爱勤;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年04期

2 姜可伟,王杉,李嘉,尹慕军,杜如昱;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现况调查[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11期

3 周华琳,王清芳,陈玲;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9期

4 于建军,苏坤;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09期

5 林汉生;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及其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6 许毅;减少抑郁障碍的全球负担:世界14个地区抑郁障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7 余慧珠;王祖兵;卢伟;;职业紧张与抑郁障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6期

8 王祖新;;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02期

9 任夫乔;;抑郁障碍罪犯的心理干预[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10 徐斐;王晨阳;李解权;王民洁;徐斌;梁亚琼;王志勇;柯晓燕;刘辉;;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豫;王翔;;抑郁障碍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初探[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葵;王得新;潘映辐;伍文清;许春伶;;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熊娜娜;洪霞;朱丽明;柴晚星;蒋静;王智凤;魏镜;;抑郁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燕;曹晓华;李建英;张爱霞;张克让;;氟西汀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情感加工相关脑机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朱紫青;;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A];全国精神疾病新进展高级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6 孙海燕;;抑郁障碍的早期识别及健康教育[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孙红梅;陈大才;刘秋香;范健;冯悠;;老年人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雅绚;张二仝;;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实;;综合医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碍临床对照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虢周科;;郁乐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超群;范晓莉;抑郁障碍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陈金雄;抑郁障碍的中西医诊治现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驻京记者 金丰杰;抑郁障碍就在身边[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韩明华;抑郁障碍要及早治疗[N];保健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董毅然;京城60万人抑郁障碍为何六成没就医[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范华锋 蒋廷玉;近15%的中学生患抑郁障碍[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程国媛;抑郁障碍研究新思路[N];山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鹏;可调节抑郁障碍发病风险的基因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9 卫健;应重视精神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姬薇;抑郁病患者正呈增多之势[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冬冬;中国汉族人群HTR3B基因多态性与抑郁障碍及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孙宁;抑郁障碍外周血miR-34b/c调控紊乱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吴志国;焦虑性抑郁障碍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徐素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碍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讨及预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丽娜;抑郁障碍患者冗思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丁伟军;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抑郁障碍的HAMD各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陈建淮;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邵琳琳;基于脑病科门诊的高血压共病抑郁障碍临床分析及病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李莉;常用抑郁量表筛查青少年抑郁障碍效度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孟惠;抑郁障碍患者核心护理结局的筛选、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玉欣;MiR-34b/c与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亢俊俊;雌激素受体与DNA甲基化转移酶基因多态及基因交互作用与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关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楠;基于脑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共病失眠临床分析与病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史文宗;大连市抑郁障碍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14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114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