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抑郁症患者脑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rain microstructur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by (MRI)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 and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ing.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2 to October 2013, 28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iagnosed by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case group, and 28 healthy volunteers matched with their age and educa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partial anisotropic (FA) value, mean kurtosis (MK) value and average diffusive (MD) value of the white matter, the genu of corpus callosum and the splenium of bilateral frontal lobe, tempor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were measured by DKI. Results the FA values of bi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 middle frontal gyrus, inferior frontal gyrus, occipital lobe, genu and 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 in the case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FA values of the bilateral temporal lobe in the ca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K values of bilateral middle frontal gyrus, inferior frontal gyrus, occipital lobe, genu of corpus callosum and splenium in the case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MK values in bi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 and bilateral temporal lobe in the ca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D values of bi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 middle frontal gyrus, inferior frontal gyrus, temporal lobe, occipital lobe, genu of corpus callosum and splenium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KI can reflect the subtle changes of brain structur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the bi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 and the white matter bundle of temporal lobe may be atrophied, which may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医学科;
【分类号】:R749.4;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海霞;赵雯婧;邓伟;蒙华庆;傅一笑;杜莲;邱海棠;邱田;邹志礼;王婷;雍那;吴飞;罗庆华;;中年女性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形态学MRI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3期
2 缪光胜;;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变化[J];放射学实践;2011年03期
3 刘想林;王玉忠;刘海洪;刘哲宁;周文斌;;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弥散张量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4 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基于体素的DTI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3期
5 郑慧鑫;张辉;王效春;谭艳;秦江波;张锁旺;张磊;王乐;吴晓峰;;正常成人脑结构年龄相关性变化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霞;赵雯婧;邓伟;蒙华庆;傅一笑;杜莲;邱海棠;邱田;邹志礼;王婷;雍那;吴飞;罗庆华;;中年女性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形态学MRI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3期
2 李夏黎;孙学进;;VBM、DTI和静息态BOLD-fMRI对重症抑郁障碍的联合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3年03期
3 O.B.Awojoyogbe;O.M.Dada;;基于布洛克磁共振流动方程和贝塞尔函数的磁共振成像序列数学设计(英文)[J];磁共振成像;2013年05期
4 高云云;袁涛;全冠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前DTI评估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6期
5 胡随瑜;;肝主疏泄有待探索的问题[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江家靖;郭文斌;;抑郁症的DTI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年18期
7 廖金敏;王希林;刘晓鲁;;高血压共病抑郁的脑结构磁共振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4期
8 罗跃嘉;吴婷婷;古若雷;;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S1期
9 廖海波;肖新兰;;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原理及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12期
10 樊秋菊;杨春华;哈若水;马军;谭辉;;DKI与DTI技术对轻度脑外伤定量评估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军辉;乔金平;张彦波;;在慢性抑郁小鼠模型中去甲文拉法辛可以防止白质损伤和改善胆固醇合成中限速酶的去磷酸化(英文)[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推动汕头腾飞——汕头市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雪玲;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脑网络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黄满丽;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从神经心理学测量到神经影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谢西梅;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及脑结构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丽会;人体心肌纤维的磁共振扩散成像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彭红军;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HPA轴活性及脑MRI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李永欣;珠心算训练对儿童大脑可塑性的影响以及大脑结构随训练时间的变化[D];浙江大学;2013年
7 包立君;基于稀疏表达的人体心脏磁共振扩散张量图像的去噪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严序;磁共振成像实时运动校正方法与弥散成像相关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玲;静息态下汉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安杰;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白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子蓉;联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雯婧;电休克治疗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敖静;腕管内正中神经的MR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亮;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脑部白质纤维连接的弥散张量磁共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刘海霞;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患者的脑神经机制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卓;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脑结构磁共振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7 涂加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区梗死后抑郁状况的评估[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8 任俊杰;中年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变化的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朱云;青壮年首发重度抑郁症脑DTI和VBM的相关性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夏黎;静息态fMRI及VBM对抑郁症脑功能状态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华;李建军;林明方;;抑郁症脑的MR研究新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年01期
2 王晓霞;蒋成刚;冯正直;;抑郁症患者局部脑功能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方环海;王梅;曹培卫;张东平;;语言功能与枕叶的工作机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3期
4 王颖;凌雪英;潘集阳;;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5 刘想林;王玉忠;刘海洪;刘哲宁;周文斌;;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弥散张量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6 张江华;肖晶;朱雪玲;王湘;姚树桥;;首发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7 李建军;孔祥泉;林明方;王桂华;蒋湘玲;李传资;余宁;赵应满;郭敏;;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首发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MRI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06期
9 韩娟,杜玉开,杨森焙;35~55岁女性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1期
10 黄流清,邵福源;年龄相关的认知损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晋东;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品,洪丽,赵燕民;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徐曙,欧红霞,张宁;强迫症状对抑郁症影响79例对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孙良民,邢玉玲;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0年13期
4 赵晋华,林祥通,江开达,昂秋青,施慎逊,薛方平;抑郁症的基础与认知激活脑血流灌注异常类型[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5 余海鹰,崔庶,王宏,汪广剑,张理义,陈方斌,高志勤,范庆祝,高柏良;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障碍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1期
6 关恒永,武浩然;抑郁症死亡尸体解剖一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年02期
7 赵菊丛,徐虹;反复发作抑郁症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8 童亚芳;护士对癌症病人抑郁症的认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年01期
9 霍平,郑红光,孙丽丽,徐晓丽,程显山;人际关系对抑郁症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年05期
10 孟新珍;童年受过性虐待的成年抑郁症患者的特征[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就诊于口腔科的抑郁症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芮晓东;;老年人首发抑郁症头颅影像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关于建立抑郁症科学防治体系的几点建议[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4 孙淑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刘西跃;齐延昭;;中药百合理郁汤合并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钮富荣;;单次发作抑郁症的五年随访[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李跃华;张兰凤;;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坚伟;;失眠门诊与抑郁症[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樊浩华;;抑郁症患者的人身安全监控[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10 许学明;陈统献;汤义平;;封闭与开放管理抑郁症患者生活满意度对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逍遥;抑郁症源于童年受虐[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抑郁症病因多[N];保健时报;2005年
3 ;抑郁症康复需要他人关怀[N];保健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华;警报抑郁症日益增多[N];北京社会报;2005年
5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版文字由记者 任一 采写;给心灵安个家[N];重庆日报;2003年
7 孤云;扼住抑郁症的咽喉[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早报记者 李yN;上海目前有25万抑郁症患者[N];东方早报;2005年
9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抑郁症:症状改善后还要用药[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黄光;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N];广东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军;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马莹华;大学生抑郁症的认知加工脑机制及干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释传根;电针结合慈经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田旭升;中西方医学文化观照下的抑郁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李建军;青年抑郁症患者脑的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姗姗;人体下丘脑室旁核多基因平衡紊乱与抑郁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郭琴;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桂立辉;浏阳市农村居民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周甜;抑郁症相关蛋白树突细胞核蛋白-1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牟君;抑郁症的脑功能磁共振和蛋白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海;青岛市城乡居民抑郁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巧艳;抑郁症患者情感体验和心理干预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3 侯彩霞;血液透析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栋;抑郁症相关基因和蛋白质数据库的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毕涌;抑郁症皮肤交感反应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步军;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生物学机制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赵丽娜;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应激与其发病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朱俊娟;综合医院门诊对抑郁症识别和处理的对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李舒;心理干预合并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艳艳;抑郁症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156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15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