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不同年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15 13:26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治疗及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18~26岁,n=52)和高年龄组(39~46岁,n=52),两组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单纯药物组和合并MECT组。对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12周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低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PANSS减分值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周和6周后,高年龄层合并MECT组PANSS减分值也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治疗3周后的WCST测验中,低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的完成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高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的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能较快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并能相应提高不同年龄患者的认知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rug therapy and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on therapy (MECT) on psychotic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 104 in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ge: low age group (18 ~ 26 years old) and high age group (39 ~ 46 years old). The two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simple drug group and MECT group.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score and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were evalua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decrease score of PANSS in the low age group with M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01), and after 3 weeks and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PANSS minus score of the MECT group in the high 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at in the ME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weeks and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In the WCST test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complete responses, correct responses and the number of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in the low age group with MEC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ingle drug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persistent errors in the older group with MEC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dru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ECT can improve psychotic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BIO-X附属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057)~~
【分类号】:R74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立勇,陈云芳;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张文顺;吴东辉;高北陵;郭金宏;刘奋;刘哲宁;;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注意功能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3 钱卫娟;范俭雄;周群;高晓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09年02期

4 赵靖平,杨德森;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年01期

5 杨淼;蒋庆飞;朱跃华;吕迪春;;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胥凤霞;兰光华;陈正水;;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汪波;刘智;付以蓉;宁洁;邱继红;周建初;;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的临床及认知功能评估[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3 杜文佳,余金龙,郑洪波,钟潇琦,马崔;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年16期

4 毛希祥;潘润德;;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评价和治疗[J];华夏医学;2006年04期

5 赵彩荣;汪凯;;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区情绪认知障碍的对照研究[J];安徽医学;2013年08期

6 奈效祯;史丽;宋春联;赵绍锋;;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7 李六一;穆俊林;魏爱环;魏延丽;;奎的平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6期

8 蔡广超;李朝晖;;农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作用[J];华西医学;2010年05期

9 刘晓军;;奥氮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3期

10 沈均,陶荣芬;5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莹;曹红军;;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观察[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韦慧莲;;住院精神病人康复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邵翠萍;;康复强化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能力退缩的影响[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八卷 护理分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仇瑶琴;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樊凌;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评价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登堂;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郭素芹;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发育异常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国效峰;精神分裂症一年结局研究:心理社会干预的作用及不同抗精神病药比较[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文君;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的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韩宏志;HDACs基因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丽萍;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和神经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惠李;精神分裂症候选基因、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雪峰;银杏叶提取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林世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罗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茴拉西坦活性代谢产物ABA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胥凤霞;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刘峥嵘;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邓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8 王文菁;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认知和海马、前额叶~1HMRS的关系[D];昆明医学院;2003年

9 姜红燕;精神分裂症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10 马良;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录;徐秀梅;黄海锋;黄彩英;石立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8期

2 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梅其一;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3 薛志强;张少平;汪作为;陈银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及抽象思维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4 张毅;陈美娟;徐斐康;沈辉;钱竹书;王佩青;陆峥;;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5 朱春燕,汪凯,Lee TMC;执行功能与精神分裂症[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6 杨道良;陈玄玄;黄佩蓉;张郦;季卫东;周国权;;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9期

7 安宝富;李晏;王长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帼芳,昂秋青;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情况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1999年03期

2 郭素芹,吕路线,李强,成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5期

3 安宝富,张明廉,成俊祥;首发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1期

4 黄英民;温益雄;潘锋;;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17期

5 张立武;;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23期

6 戴伟华;;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24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孟凤华;李国兰;冷树东;;盐酸哌罗匹隆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09期

8 伍光辉;潘天伟;覃艳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马俊;胡斌;陈宪生;徐水泉;郭中孟;;探索性眼球运动(EEM)在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李香兰;郭成章;;心理行为干预对3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绪娜;朱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处理速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政;薛志敏;杨波;李丽;易文英;王鹏;刘畅;吴国伟;张妍延;王汨;Robert Rosenheck;刘哲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慢性化相关因素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魏贤玉;朱蔼;沈青峰;;首发精神分裂症前4周住院治疗减分率与复发关系初步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庞礼娟;宋学勤;吕路线;赵靖平;李幼辉;李雪;高金松;;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孙富根;;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郭雅明;王学军;高丙路;张玑;李晓红;杨小娥;葛雪芹;李文超;;电针百会印堂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童永胜;李可进;李献云;吴承京;梁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9年随访[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韩雪;于欣;杨磊;程章;原岩波;张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对社会功能结局的预测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陈松;杨甫德;谭云龙;王志仁;王sユ,

本文编号:2184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184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