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OD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特点

发布时间:2018-08-19 13:08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ODD伴ADHD儿童、ODD伴ADHD及C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的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ODD诊断标准的儿童260名(含单纯ODD 70名,ODD+ADHD 134名,ODD+ADHD+CD 54名)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69名;家长填写亲子关系问卷,教师填写师生关系问卷,儿童填写孤独感问卷。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ODD组的师生亲密度较低,亲子和师生冲突较高,同伴关系较差(均P0.01);②ODD内部3组相比,单纯ODD组在亲子冲突、师生冲突、同伴关系上显著低于ODD+ADHD和ODD+ADHD+CD,在亲子亲密性上显著高于ODD+ADHD+CD,在师生亲密上显著高于ODD+ADHD和ODD+ADHD+CD组(P0.01或P0.05);ODD+ADHD组在师生冲突上低于ODD+ADHD+CD组(P0.05)。结论:ODD儿童比正常儿童的师生亲密度低,亲子和师生冲突高,同伴关系差;ODD儿童中,单纯的ODD儿童亲子、师生、同伴关系要好于其他两个组,共患ADHD会恶化亲子冲突、师生亲密度和冲突、同伴关系;共患ADHD+CD会加剧师生冲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peer relationship in children with antidefiant disorder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ed odd) and children with ADHD and ADHD and CD. Methods: 260 children (including 70 ODD ADHD 134 ODD ADHD CD54) and 269 normal control children who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DD in DSM-IV were selected. Parents filled ou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and teachers filled ou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Children fill out loneliness questionnair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group had lower teacher-student affinity, higher parent-child and teacher-student conflict, and poorer peer relationship (P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DD group had parent-child conflict and teacher-student conflict. Peer relationshi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DD ADHD and ODD ADHD CD, in parent-child closenes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DD ADHD CD, in teacher-student intimacy (P0.01 or P0.05) compared with ODD ADHD and ODD ADHD CD groups (P0.01 or P05) the ODD ADH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DD ADHD CD group in teacher-student conflic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hildren, the children of odd have lower teacher-student affinity, higher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worse peer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poor peer relationship, simple ODD children have better parent-child, teacher-student and peer relationships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HD will worsen the parent-child conflict. Teacher-student affinity and conflict, peer relationship, and co-infection of ADHD CD will aggrav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基金】:2010年度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05560GK) 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XLX029)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SH014)的资助
【分类号】:R749.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2 张晓;陈会昌;张桂芳;周博芳;吴巍;;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对儿童早期的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3 孙凌,苏林雁,刘永忠;长沙市中小学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现况及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4期

4 韦臻;罗学荣;;中学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张跃兵;罗学荣;管冰清;袁秀洪;叶海森;宁志军;杨伟;韦臻;丁军;邓云龙;;伴对立违抗障碍的ADHD患儿相关家庭环境因素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6 张晓;;师幼关系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7 陈雷音;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8 赵金霞;朱彩琴;;亲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9 刘小群;杨新华;周丽华;王立军;苏林雁;;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10 王素华;陈杰;李新影;;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陈衍;陈新宇;;亲子关系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津;王玉凤;;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5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6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7 雷燕;高淳海;郭成;;人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王雅春;曹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牟映雪;李俊杰;;初中生积极情绪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萍;;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秀红;何成森;;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余晓敏;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超然;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污名应对与创伤后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斌;童年晚期儿童班级环境、情绪适应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敏;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社交焦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颜华平;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友谊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冰清;罗学荣;邓云龙;韦臻;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伟;丁军;;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2 王云;梁东;朱凤莲;;注意缺陷障碍行为问题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4期

3 纪林芹,张文娟,张文新;学校欺负与同伴背景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赵荣,罗新坚 ,王旭林 ,郑海;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5 张绍强;张玲;;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1期

6 于海琴,周宗奎;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7 张晓;陈会昌;;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8 张晓;陈会昌;;关系因素与个体因素在儿童早期社会能力中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9 方晓义;友伴对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4期

10 芦咏莉,董奇,邹泓;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新梅;;成长的秘密之五——与同伴交往(下)[J];启蒙(0-3岁);2009年10期

2 张晨;谢斌;易正辉;范娟;江文庆;禹顺英;;儿童期与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3 陈改文,陈晓梅;婴儿孤独症误诊三例[J];山东精神医学;1999年02期

4 徐洁;张日f;张雯;;ADHD儿童的箱庭治疗过程及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5 张艺;静进;孙丽红;;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6期

6 夏庆华,汪玲,王文英,安爱华,谢立宪;单纯性肥胖儿童智能状况的配对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5期

7 李文君;王锋;;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方思颖;;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3期

9 张轶杰;杨丽;黄朝红;吴桂霞;马润娟;林海波;;父母培训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5期

10 吕晓珍;舒正;张耀文;武珊珊;詹思延;;哌醋甲酯和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云南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陈福新;文文头痛背后隐心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吴贤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特征及其综合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一;自闭症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铁柱;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3 田金来;随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吉盼盼;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白血病儿童服务模式探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本文编号:2191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191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