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MEF2C rs190982与北方汉族人群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验证性研究及荟萃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1 17:30
【摘要】:目的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MEF2)转录因子家族由于有调节突触数量的功能,因此在记忆和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EF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被认为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水解过程的调节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重要病理生理特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在高加索人群中开展的一项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证实MEF2C基因的功能性位点rs190982和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的发病有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MEF2C的位点rs190982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纳入2332名研究对象,其中LOAD病例组984例,对照组1348例。LOAD的诊断由两名及以上神经病学专家根据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制定的 很可能AD(probable)‖标准来确诊。对照组从各合作医院的体检中心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方面匹配。我们应用SNPscan技术对MEF2C基因的功能性位点rs190982进行基因型分析,应用多路连接酶检测反应(multiplex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 MLDR)技术对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我们采用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了MEF2C基因rs190982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LOAD与对照组分布的差别以及将样本按照脂蛋白Eε4(APOEε4)携带状态分层后在两组研究人群频率分布的差别。同时,我们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即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载脂蛋白Eε4携带状态)影响,以及去除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后再将人群按APOEε4携带状态分层,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中MEF2C基因rs190982位点与LOAD的关联性分析。我们还评估了rs190982位点与APOEε4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患LOAD风险的影响。当P≤0.05时,则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我们通过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s,95%CI)的数值来分析MEF2C rs190982与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强度。与此同时,我们通过Stata V.12.0软件对82507例来源于不同种族的人群进行了荟萃分析,以进一步探讨MEF2C基因rs190982位点和迟发型AD的相关性。I2的数值用作评估研究的异质性对我们结果的影响。结果LOAD组人群与对照组人群在年龄(P=0.242)、性别(P=0.088)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如所料,LOAD病人的MMSE评分(11.99±6.198)明显低于健康人群(28.99±0.124;P0.001)。APOEε4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别,并且是LOAD的易感基因(OR=2.409,95%CI=1.960-2.962,P0.001)。MEF2C rs190982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LOAD与对照组分布的差别以及将样本按照脂蛋白Eε4分层后在两组的差别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P=0.862;基因型:P=0.86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年龄、性别、APOEε4)影响后,MEF2C基因rs190982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去除混杂因素影响(年龄、性别)后,再将人群按照APOEε4携带状态进行分层后分析,rs190982位点在APOEε4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中均不影响LOAD的发生。我们也未发现rs190982位点与APOE基因之间有相互作用。最后,我们进行的关于rs190982位点与LOAD关系的荟萃分析中发现,当不按照种群分层时,包含82507例来源于不同种族人群的荟萃分析证实此位点可降低LOAD的发病风险(OR=0.93,95%CI=0.90-0.95)。包含78418例高加索人群的荟萃分析同样证实了rs190982位点可以降低LOAD的发病风险(OR=0.92,95%CI=0.90-0.95)的结论。然而,当我们仅对4089例汉族人员进行荟萃分析时,我们没有发现MEF2C基因rs190982与LOAD的发病风险有任何关系(OR=1.03,95%CI=0.90-1.18)。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MEF2C基因rs190982位点和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无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陈鸣凤;阿尔茨海默病文献计量分析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1期

2 逢迎春 ,王寿先,宋保华;早年生活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有额叶损害[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3期

4 柴延丰,陈哲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又有新进展[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年04期

5 菲琳;;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病情的新药[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6 汪义朋,王建枝;早老素-1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调节的可能途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1期

7 邵千里;15例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工业化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较高[J];河南医学研究;2001年03期

9 邵梅,汤荟冬;阿尔茨海默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梅芳;;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杜丽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成林平;黄绍宽;李玉梅;王延平;邓晓莹;;维生素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微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料工作中的心理慰藉问题探讨[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东升;徐银儿;连国民;于畅;陈中鸣;;老年人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于恩彦;;对阿尔茨海默病认识的进展[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郭忠伟;陈炜;;~1H-MRS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于恩彦;朱俊鹏;王珏;王欣慰;谭云飞;廖峥娈;仇雅菊;汪宏;;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全面-系统-长期”预防[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崔德华;;脑衰老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所起的作用及防治[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生弟;杨红旗;孙治坤;崔佩菁;王红梅;;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发病机制及治疗新靶点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姚立新;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缺乏灵丹妙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刘正午;阿尔茨海默病成欧美第二大忧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吗?[N];大众卫生报;2012年

4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门诊可排查阿尔茨海默病[N];大众卫生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为阿尔茨海默病正名[N];科技日报;2012年

6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教授 林水淼;阿尔茨海默病权变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N];健康报;2013年

7 吴志 李淼;警惕盯上老年人的“杀手”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3年

8 孙琳 本报记者 李颖;你是否关注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蕴明;阿尔茨海默病困局待解[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樱子 整理;为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迷路[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英茹;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平;中国南方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筛查及可能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毅;FDG和PiB PET显像在Alzheimer's Disease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矫树生;依达拉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工博;杀虫剂DDT和hnRNPA1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邓青山;DISC1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模型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小群;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姜红燕;云南汉族早发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李楠;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Aβ单链抗体的筛选与初步效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刘肖;工频磁场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刚;蚁群算法在求解阿尔茨海默病最优微阵列上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江霖;应用点着色聚类方法识别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方杰;IL-17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颖超;5-氨基吡唑-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测试[D];河北大学;2015年

5 付成燕;护士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6 娄艳芳;非药物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郭耀鹏;亲环素D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病杂种细胞线粒体功能缺陷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婧;基于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的可比性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影影;对DNA微阵列数据的聚类以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阎艳;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64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2264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